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植生生态所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89 秒)
2014年4月28日,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杂志在线发表了植生生态所姜卫红和杨晟研究组的特邀综述,题目为“Utilization of economical substrate-derived carbohydrates by solventogenic clostridia: pathway dissection, regulation and eng...
2013年12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二涛研究组关于菌根共生的最新研究成果A DELLA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symbiosis in plants。该研究详细揭示了植物-菌根共生的转录调控机理,并阐明植物激素赤霉素通过DELLA蛋白调节菌...
包括不同食药用真菌在内的丝状真菌在继代培养过程中会发生高频率的菌种退化现象,不同经济性关如产孢、有性生殖、子实体形成及次级产物合成能力下降或丧失,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真菌这种高频率、自发退化现象形成的机理仍不清楚。
Cell出版社综述期刊Trends in Microbiology于10月22日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结构生物学张鹏课题组题为《能量耦合因子型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分子机制》(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energy-coupling factor transporters)的特邀综述。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是由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经过人工驯化而来的。与野生稻相比,栽培稻的很多性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改变使得栽培稻更加适合早期的农业种植,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如栽培稻种子落粒性的降低、茎秆直立生长、枝梗数目和小穗数目的增加、种子附属物芒的退化消失,甚至种子壳色和果皮颜色都发生了变化。通常人们认为野生稻的种子普遍具有长芒,因为芒在种子...
种子从休眠向萌发转变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种子休眠是高等植物长期进化选择的结果,对于植物物种繁衍和渡过恶劣环境条件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农业生产方面,种子的休眠性能有效地防止种子成熟后在潮湿环境下穗发芽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前人的研究表明,ABA是唯一已知的能诱导和维持种子休眠的激素。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生长素是第二个可以诱导和维持种子...
2013年5月17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与国内外合作完成的关于植物对逆境响应与记忆的表观遗传调控最新研究成果——Warm temperatures induce transgenerational epigenetic release of RNA silencing by inhibiting siRNA biogenesis ...
2013年4月14日,Natur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张鹏课题组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a folate energy-coupling factor transporter from Lactobacillus brevis的最新研究进展,报道了来源于乳酸杆菌的能量耦合因子型(Energy Coupling Factor,ECF)叶酸转运蛋白面向内(...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黄海课题组科研人员与英国剑桥大学及John Innes Centre的Janneke Balk博士研究组合作,在国际植物科学领域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发表了题为The DUF59 family gene AE7 acts in the cytosolic iron-sulfur cluster assembly pathway to maint...
2012年12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唐威华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题为In planta stage-specific fungal gene profiling elucidates the molecular strategies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growing inside wheat coleoptiles的研究论文,...
丁醇,乙醇和丙酮是大宗基础化学品。第一代生物法制备溶剂技术乃是建立在以玉米粉、小麦淀粉等粮食原料经产溶剂梭菌发酵基础之上的,但因其原料成本太高致使国内绝大多数使用第一代生物法制备溶剂技术的企业难以与石化工业相竞争而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因此,利用可再生性低值玉米秸秆生产大宗化学品有望降低溶剂发酵的原料成本,不仅可增强生物溶剂的竞争力,而且有助于克服此类农业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
3月16日,植物科学研究权威期刊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薛红卫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拟南芥ARCP蛋白CSI1通过结合微管,维持微管稳定性并调控根和花药的发育。微管是由α、β微管蛋白异二聚体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的管状结构。微管结合蛋白通过调控微管的排列以及聚合-解聚状态,在许多生理活动,如细胞形态与结构、胞质流动、细胞分裂、细胞极性生长...
研究组基于前期的表达谱研究基础,分析得到了一个在水稻生殖发育阶段优先表达的转录因子MADS29。细致分析表明,MADS29在花药、胚珠和种子中均表达,且在受精后的母体组织表达量最高。MADS29的反义转基因植株呈现种子皱缩、淀粉粒形态异常、灌浆速率下降等表型。通过解剖学切片、末端转移酶标记实验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等,研究人员证明了MADS29通过调控程序化死亡(PCD)过程促进珠心细胞和珠心突...
2011年7月15日,植物科学权威研究综述期刊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所薛红卫研究组题为“调控植物根细胞囊泡运输的信号和机制”的研究综述论文。
2011年3月15日,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李胜研究员和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的共同研究成果,实验表明转基因家蚕提高蚕丝产量切实可行。在该研究中,博士生马俐等运用GAL4/UAS转基因系统,在家蚕后丝腺中特异性超表达癌基因Ras1CA,使蚕丝蛋白生产和蚕丝产量提高了60%,而食物消耗量仅增加20%,桑叶蚕丝转化效率提高了30%,在蚕业生产上呈现出非常良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