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核结构 核能谱学 低能核反应 中子物理学 裂变物理学 聚变物理学 轻粒子核物理学 重离子核物理学 中高能核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原子核物理学 质子相关记录134条 . 查询时间(0.143 秒)
北京谱仪Ⅲ实验发现了质量为1882 MeV的共振结构X(1880)或为质子-反质子束缚态。4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亮点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同时,美国物理学会报道了这一成果。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利用光加速石墨烯质子传输的方法,可能会改变氢气产生方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核反应组团队在近库仑势垒能区质子晕核8B的破裂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质子晕核8B在近垒能区的破裂(Breakup of the proton halo nucleus 8B near barrier energies)”为题,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综合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为1...
远离稳定线的原子核结构研究发现了大量的奇异现象,如原子核晕的形成、新幻数的产生、新的衰变模式等。质子滴线外的非束缚原子核会自发出射质子到达更稳定的末态;由于核子的对效应,其中偶质子数原子核倾向于同时发射两个质子。近年来,在轻质量区极丰质子的滴线外原子核中,还发现了稀少的三质子和四质子发射现象。这类奇特的衰变模式为研究质子滴线外的新核素提供了强大的谱学手段,揭示出丰富的核结构和核子关联信息。
日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智焕和华辉课题组及合作者在质子滴线外新核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四质子不稳定原子核18Mg,其比自然界稳定存在的最轻的镁同位素少6个中子,通过奇特的四质子发射模式衰变到长寿命的14O末态(图1);实验同时发现18Mg中可能的第一个2+态,为质子滴线附近N = 8幻数的消失提供了新的证据。2021年12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
日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智焕和华辉课题组及合作者在质子滴线外新核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四质子不稳定原子核18Mg,其比自然界稳定存在的最轻的镁同位素少6个中子,通过奇特的四质子发射模式衰变到长寿命的14O末态(图1);实验同时发现18Mg中可能的第一个2+态,为质子滴线附近N = 8幻数的消失提供了新的证据。
基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国内建成了用于微电子器件辐射效应研究的中能质子辐照试验装置。质子从加速器产生到入射器件样品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与束流传输线上的设备发生碰撞并产生大量次级中子,同时也使得质子束流参数发生改变。在开展微电子器件质子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中,质子束流品质会直接影响单粒子效应截面测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评价质子束流品质,对中能质子辐照试验装置中质子束流传输线进...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近日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出质子质量半径值,相关研究成果以快报形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D上。
针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上的单粒子效应辐照装置进行了二期管道设计,采用八极磁铁校正法对束流进行了扩束及均匀化,最终在靶上得到了一个30 cm×30 cm、均匀性好于92%的均匀分布的束斑,满足了单粒子效应实验的需求。为降低靶站处的束流能散及中子本底,采用两级降能的方案,在偏转磁铁前放置1个降能片,将能量分为100 MeV和40 MeV两档,并分别针对这两个能量点进行方案...
2020年4月29日,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30MeV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研发厂房调束大厅内,显示器上内靶束流值显示为315.8纳安,意味着中核集团自主研制的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实现重要里程碑节点,完成内靶束流调试。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新文课题组与西安交通大学、德国马普核物理所和海德堡大学合作,选取氢键结合的乙炔二聚体(C2H2)2作为模型体系,利用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He2+离子辐照乙炔二聚体 (C2H2)2诱发的碎裂过程,基于反应显微成像谱仪技术,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分子间库仑衰变过程,即双荷电团簇中两个分子间的质子转移诱发的库仑爆炸机制:C2H+ + C2H3+。这与常规的直接交换能量(IC...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放射性束流线(HIRFL-RIBLL1)终端开展了低能质子滴线核17F与89Y的弹性散射实验,获得新进展。科研人员拓展实验方法,获得的实验数据展示了明显的库仑虹峰,这与中子晕核弹性散射中出现的奇特的库仑虹压低的现象完全不同,说明中子晕核的多极效应比质子晕核要强得多,这对于理解质子晕核与中子晕核的结构异...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高俊特别研究员与合作者受邀在《Physics Reports》(5年影响因子为22)杂志上发表长达170页的综述文章《The Structure of the Proton in the LHC Precision Era》。质子结构的研究代表了迄今为止人们对物质最深层次结构的认知,其对实验上进一步探索更高能区的新物理有着重大的意义,例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探索低能离子特别是质子碰撞对有机分子的电子激发效应对理解低能离子对生物有机体的辐照损伤效应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低能质子与乙炔分子之间碰撞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由于低能质子碰撞导致的乙炔分子的电子激发效应,碰撞过程中质子的能量损失以及靶分子价带上的激发电子的数目,揭示了电子激发效应是电子能量损失的主要机制,证明了关于电子阻止本领的传统线性理论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低能离子穿透分...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核物理研究室马余刚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在丰质子核22Mg与23Al的双质子发射实验测量中观测到22Mg在14.044 MeV激发态附近存在着稀有的2He集团的双质子发射现象,而相应的临近核23Al不存在2He集团发射的实验现象,深化了人们对奇特丰质子核特性的认识。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物理快报B》(Phys. Lett. B 743, 306 (2015)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