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71 秒)
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是对珍稀野生动植物进行长效保护的主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种子库、植物园和种质圃是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绝大多数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可通过种子库的办法进行保藏。不过,仍有部分“特殊型”种子(包括顽拗性种子)无法采用传统的种子库方法保存,涉及不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IUCN红色名录物种和作物野生近缘种。植物离体库主要基于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和方法开展这类“特殊型”种质的保藏,并...
2023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攻关团队在国际植物科学主流学术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论文,阐述野火烟气促进种子萌发研究的前沿进展,并提出烟促种子萌发的新见解。
水角(Hydroceratriflora (L.) Wight. et Arn.)是凤仙花科水角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花粉红色,果实成熟时紫红色,我国仅海南地区有分布。水角属仅水角一种,其植株花瓣全部离生,果实为假浆果,适应水生生境,这些原始特征对于研究凤仙花科的起源、花演化式样和适应性分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2022年来,由于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生境退化丧失,水角在我国的野生分布范围逐渐变窄,...
草莓是倍受人们喜爱的浆果类水果,也是最为年轻的驯化作物之一。我国草莓栽培面积居世界首位,且云南是夏季草莓的主产区。我国草莓野生种质资源较为丰富,西南地区是草莓属的分化中心之一。草莓属植物存在广泛的种间杂交与多倍体化,使得其细胞器基因组起源、核质互作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仍存在很大程度的未知,也阻碍了草莓野生种质资源的有效评估与利用。
禾本科(Poaceae)是被子植物的第五大科,常被称作禾草(grasses),包括了众多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的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大麦、小米、燕麦),牧草(如羊茅、早熟禾),经济作物(如甘蔗),生物燃料(如芒),以及建筑、编织和造纸植物(如竹类和芦苇)。禾本科有着悠久的驯化历史,是植物界经济价值最大的科。该科有近42%的物种利用了C4光合途径,占据C4植物约60%的物种。因此,...
热胁迫是植物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环境胁迫之一。热胁迫已经对物种分布、全球作物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植物的耐热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科学意义。蓖麻是一种热带起源的油料作物,能够在极端高温(40 ℃)的条件下生长,为植物耐热机制研究提供了理想的体系。植物已经进化出多种生理、遗传和表观机制响应热胁迫,然而对于脂质重塑在热胁迫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子分子遗传”...
《兰花种子的培育》是一本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科普读物,教导业余爱好者如何从种子开始培育兰花,有利于兰花种子的储藏和萌发。兰花(兰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具魅力和最受威胁的植物类群之一,全球有28 000多种兰科植物中国约1 700种,它们大多生长在热带森林中。中国历史上一直对许多兰科物种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利用。使用该书中介绍的技术,能够通过简易方法在家中繁育兰花,有利于这些...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子生物学研究组长Hugh W. Pritchard教授与其合作者,近期在国际植物学重要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提出 “种子作为自然资本(Seeds as Natural Capital)”的新观点。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样性与基因组学团队李德铢研究组依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选取核心十字花科31族71属199种以及4个未划分至族的属进行全面分析,以该科基部类群岩芥菜族中的三个代表种为外类群,共囊括222个叶绿体基因组数据以及235个核糖体(nr)DNA(其中106个叶绿体基因组数据以及112个nrDNA数据为该研究中新获取)。在基于nrDNA序列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中,将核心十字...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样性与基因组学团队伊廷双和李德铢研究组立足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选取代表豆科全部6个亚科和97%族,以及豆目其它3个科的187种(其中151种为新获取)的质体基因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编码区(PC)、非编码区(PN)、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串联(PCN)3个基本数据集,加上23个派生数据集及6个系统发育信号分析后新建数据集的深入分析,获得了该科具有...
我国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报春花资源,同时该地区也被认为是世界报春花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中心。尽管自然杂交一直被认为是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形成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在该属中,真正的自然杂交研究实例却报道很少。同时,作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和“云南八大名花”,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开发方面研究相对滞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近年来关注该属植物的自然杂交与杂交后代的园艺利用。前期以橘...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爱忠团队利用双子叶典型的胚乳型种子植物蓖麻为研究材料,深入解析了lncRNAs的表达规律,揭示了lncRNAs与其临近的蛋白编码基因表现了强烈的共表达,而且它们参与了不同的表达调控网络,强烈地暗示了lncRNAs在调控胚和胚乳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通过比较发现lncRNAs在物种间的序列保守性低,而在基因组上的位置保守性高。结合前期蓖麻种子DNA 甲基化分...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卫邦带领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陈高通过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汪正威、文平及华中师范大学艾辉合作,通过野外调查、化学分析、触角电位测定、胡蜂触角上的蛋白受体确定及系列的行为实验,解析了大百部种子被胡蜂传播的机制。研究揭示:① 胡蜂在大百部种子传播过程中扮演长距离传播的角色;② 大百部油质体在模拟昆虫血淋巴的同时,释放的嗅觉线索是维持胡蜂和大百部传播体关...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组、高连明研究组与美国哥伦布州立大学教授Kevin Burgess合作,对中国西南山地生物热点地区1119个物种(393个木本,726个草本)的主要种子功能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种子大小与种子萌发所需时间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数量显著负相关,排除植物系统发育、生长型的影响,这些相关性依然显著(图1),并且上述两种相关性在目(图2)、科级水平上呈系统发育离散状态。这...
种子经过脱水进入休眠,植物以此性状躲避自然界中的不利环境,延续后代;人类利用此性状来长期保藏种子,延续农业生产。种子的脱水耐受性,即种子脱水后能否保持活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种子脱水耐受性的的成因和机理,一直是种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据估计7 - 25%的非热带植物所产生的种子不耐受脱水,而在热带植物中,该比例高达48%,这些植物大都是建群种或重要的经济植物,比如可可、咖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