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临床工程学 康复工程学 生物医学测量学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相关记录512条 . 查询时间(3.081 秒)
2021年4月19日,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女职工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陈春英研究员立足国内,以研究纳米蛋白冠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为导向,带领团队建立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的创新分析方法、在探索纳米药物新功能、研发传染性病毒疫苗纳米佐剂和医疗防护纳米...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传感中心杨慧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片上超高梯度磁场构建方法,并以此开发了超高分辨率的无标记磁分选微流控系统,成功应用于不同尺寸纳米颗粒的高效分选。相关研究成果以Label-free separation of nanoscale particles by an ultrahigh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in a microfluidi...
目前,纳米医药面临临床转化困难的严峻挑战。传统纳米材料虽然具有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缓控释和智能响应等小分子药物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受制于化学结构不确定、配方复杂、代谢相对困难、生产质控成本高和毒理、药代难以定量测定等缺点,极少能够实现临床转化。因此,设计出同时具备明确化学结构、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和智能响应等特点的新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挑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王强斌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陈学元研究员合作,首次采用合金化的方法合成了银金硒(AgAuSe)量子点。该量子点发射峰位于978 nm,其绝对PLQY为65.3%(为目前报道的不含毒性重金属的NIR-II量子点PLQY的记录),发射半峰宽为90 nm,寿命为4.58 μs。结合变温光谱,表明该量子点PLQY增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非辐射跃迁的有效抑制。进...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王强斌研究员团队利用一种各向异性的L-鼠李树胶糖-1-磷酸醛缩酶 (RhuA)作为构筑基元,通过在蛋白质三维(3D)空间位点引入组氨酸残基并且精确调控其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将各向异性的非球形RhuA蛋白质自组装成高度有序的、具有不同形态和结构的蛋白质晶体。基于组氨酸的π -π作用,通过热力学调控RhuA的自组装过程,获得了3D纳米带和3D四方相晶体结构;...
近日,材料领域知名期刊ACS applied and interfaces(中科院一区TOP类)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生物打印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Collagen-Based Thiol–Norbornene Photoclick Bio-Ink with Excellent Bioactivity and Printability. Doi:10.1021/acsami...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广州健康院与广州医科大学联合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获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州健康院与广州医科大学2016年联合建立生命科学学院,同时建设基础→综合→创新实践培养的完备课程体系。联合生科院致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联合共建至今已累计选拔78名本科生作为“卓越班”学员在研究院接...
超声成像是主流的成像诊断手段之一,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换能器是超声成像系统的关键部件,其中心频率决定了超声图像的分辨率,频率越高,越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但频率的提高往往导致探测深度的减小,限制了换能器的成像范围,对临床使用不利。目前常见的超声换能器的工作频率为2~20MHz,一般工作于单一的频率,如需更换工作频率以获得相应的成像效果则需更换另一种探头,这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在介入式超声...
2021年1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简称"中国科协")在京召开2020“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发布了各领域2020“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研究员团队关于“DNA纳米机器疫苗”的研究入选先进材料领域的先导技术榜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在赋能基层医疗、辅助精准诊断和助力治疗决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但是,构建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模型需要具备进行数据标注、高通量特征提取筛选和分类模型训练等多个处理流程,要求研究者具备专业的人工智能建模计算经验,导致很多医生难以面向实际临床及科研问题自主构建所需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影像室戴亚康研究团队自主开发了多模态医学影...
2021年2月18日,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 . 纳米技术》)杂志在线发表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在体内纳米蛋白冠生物效应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Molybdenum derived from nanomaterials incorporates into molybdenum enzymes and affects their activi...
2020年以来,研究所在青年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绩。
近日,我所秦建华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团队合作,建立了一种仿生肠芯片感染模型,研究探索了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肠屏障损伤、肠粘液细胞分布异常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为新冠病毒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研究和快速药物评价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已导致全球大流行,构成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临床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人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仍有2...
急慢性肾损伤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的一大问题是透析环路中产生的凝血反应。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常用于临床血液透析过程中,但仍具有诸多不良反应;而其解毒剂鱼精蛋白则具有一定毒性。开发高效、可控、安全的抗凝剂用于透析仍是临床实践的重大需求。相较于直接清除循环系统中的抗凝药物,利用解毒剂对其活性进行控制则是一种更安全的调控方法。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得到的核酸适配体既能够有效抑制凝血酶...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王俊峰课题组对糖尿病候选药物FGF21进行改造后制成FGF21SS,糖尿病小鼠实验结果表明FGF21SS表现出更加优异的降血糖、减体重效果,具有良好的成药性,未来有望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相关研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保护,目前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共同推进临床试验和产业化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