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生代相关记录350条 . 查询时间(0.1 秒)
声音交流是动物最重要的通讯方式之一,对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声音交流通常被用于求偶、交配、捕食和躲避天敌等行为,这构成了现代生态系统中纷繁复杂的声学景观的一部分。由于声学景观无法直接保存在化石记录中,科学家对早期声学景观面貌以及动物声音交流行为的起源和演化了解有限。
2022年12月13日,eLif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托马斯、周忠和及合作者关于早期鸟类头骨演化的论文(Insight into the evolutionary assemblage of cranial kinesis from a Cretaceous bird)。该研究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和复原,揭示了中生代鸟类头骨保留了大量主龙类的原始特征,且呈现出模块化的演化。
声音交流是动物最重要的通讯方式之一,对动物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声音交流通常被用于求偶、交配、捕食和躲避天敌等行为中,这也构成了现代生态系统中纷繁复杂的声学景观的一部分。由于声学景观无法直接保存在化石记录中,我们对早期声学景观面貌以及动物声音交流行为的起源和演化了解非常有限。
40Ar/39Ar法是利用K的衰变体系,基于K-Ar法发展而来。K-Ar法需测定样品中的母体同位素40K和放射性成因40Ar*的含量。天然物质K同位素组成基本恒定,所以只需要测定样品的K总量,便可计算得出40K含量。为此一般将样品分成两份,一份用于精确测定Ar同位素,另外一份用于测定K含量。而40Ar/39Ar法则是通过对样品辐照,利用快中子轰击39K,将其转换成39Ar,通过测量产生的39Ar来...
俯冲带是新生地壳形成的关键场所,而洋壳俯冲引起的构造侵蚀同时也是造成大陆地壳破坏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在新生代环太平洋地区(例如:中美洲墨西哥),洋壳俯冲引起的地壳生长和破坏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俯冲带,这个平衡过程在新生代以前是否普遍存在,对维持地球长期的物质循环以及陆壳体积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弧作为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产物,其在规模上可以与美洲的科迪勒拉弧和安第斯弧相媲美。...
现代自然界中,昆虫物种数超过地球生物总数的60%。它们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关键生态角色,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碳循环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理解昆虫的演化历史以及它们在深时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了解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现代自然界中,昆虫物种数超过地球生物总数的60%。它们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关键生态角色,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碳循环等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昆虫的演化历史以及它们在深时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自Zuckerkandl和Pauling提出分子钟假设以来,分子钟模型成为定年演化事件的基础。最早的分子钟假设为严格分子钟,即演化速率在树上各个类群之间恒定不变。严格分子钟通常只适用于近缘的类群。为了解释演化速率在时间上和类群间的差异,多种宽松分子钟模型被提出来,并被广泛应用于估计分异时间和演化速率。在古生物学中,对应的模型被称为形态钟模型,用于描述形态特征的变化而非核苷酸或氨基酸的替代,但是基本...
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数哺乳动物来说,一生中通常会生长和发育出乳齿与恒齿两套牙齿,这被称为双齿性。而与之不同的是,在大多数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中,普遍存在多次替换牙齿的现象。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黎文本、李建国研究员等,与国际著名孢粉学家D. J. Batten教授合作,历经多年完成了《塔里木盆地中生代大孢子及孢形体化石》(《中国古生物志》第202卷)研究工作。目前该书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中国第一本关于化石大孢子的中英文对照研究专著。
褶皱-逆冲带的结构构造和运动学对揭示古造山带演化的板块边界条件是至关重要的。汇聚型板块边缘伸展与收缩变形的时空变化与板块运动学和俯冲板片几何学变化有关。燕山山脉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北部和东部分别以中亚造山带、太平洋俯冲带为界,在中生代经历了多期陆内变形。然而,燕山山脉早中生代是伸展变形还是收缩变形仍然存在着争议。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对蒙古国西部早白垩世查干察布组螺旋状粪便化石的研究(论文题为 “The first record of exceptionally-preserved spiral coprolites from the Tsagan-Tsab formation (Lower Cretaceous), Tatal, weste...
2021年2月3日,自然指数期刊(Nature Index),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张驰、周忠和等关于中生代鸟类多样性演化模式和方式的论文,提出中生代鸟类主要类群虽然在体型空间上分异较小,但是在离散形态特征定义的空间上差异显著,这是首次关于中生代鸟类特征和体型多样性演...
中生代白垩纪(距今约1.3亿年至6500万年)部分今鸟型类是如何躲过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生物大绝灭,而逐步演化为现代鸟类?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对中生代鸟类特征(“形态空间”)和体型(“体型空间”)的多样性演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生代鸟类两大主要类群、同时也构成姐妹群的反鸟类和今鸟型类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演化轨迹。
菲律宾活动带是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之间的复杂构造单元,前人研究发现该带内最早的弧岩浆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但是现在位于菲律宾活动带两侧的大洋盆地都形成于新生代。为了解释这些弧岩浆岩的来源,前人主要基于西菲律宾海与菲律宾活动带内的蛇绿岩以及弧岩浆岩之间的年龄和地球化学相似性,提出这些中生代的弧岩浆岩可能来源于澳大利亚克拉通北缘的古菲律宾海板块。这种模型与最近对菲律宾活动带内白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