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物化学 生物药物学 微生物药物学 放射性药物学 药剂学 药效学 药物分析学 药物管理 药物统计学 药学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药学 喹诺酮相关记录47条 . 查询时间(0.124 秒)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完全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由于其广谱高效的杀菌活性,成为临床上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药物。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抗性是由其靶基因(编码DNA促旋酶和DNA拓扑异构酶IV)的突变和/或细胞壁透性的变化引起的,而天然界不存在喹诺酮抗性基因。自1988年首次发现喹诺酮抗性蛋白(Quinolone resistant protein, Qnr)导致喹诺酮耐药性并促进抗性突变体的选择...
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课件 喹诺酮
在弱酸性至近中性介质中, 培氟沙星(PEF)、左氧氟沙星(LEV)、洛美沙星(LOM)和氟罗沙星(FLE)等4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具有类似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当它们与Pd(II)反应形成配合物时, 均能导致荧光的猝灭. 本文以Pd(II)-PEF体系为例, 研究了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变化, 并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方法(B3LYP)对反应进行了全优化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Pd(II)...
了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东莞地区4所医院,收集其2013年4—5月门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1 085份及相应患者的门诊病历,对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使用6种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数居前3位的是左氧氟沙星(48.01%)、环丙沙星(28.52%)和氧氟沙星(13.90%);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的比率高达85.53%(928例,其中采用...
了解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和(或)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6~9月采用Bactec-MGIT 960检测的3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检测其对氟喹诺酮类及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的药敏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3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氟喹诺酮类和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共21株(70%)。单药耐药依次为:氧氟沙星耐药19株(63.33%),莫西沙星耐药13...
了解某院近几年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分离趋势,探讨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变迁和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药敏结果判读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标准判读。结果2006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医院感染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0 606株,居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
了解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对武汉市24家医院2008~2010年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年中喹诺酮类药年销售金额11 000~12 000万元,注射剂占总年销售额的83%~84%,销售金额前5位的药物均为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莫西沙星、依诺沙星,其中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最高. 结论 随着喹诺酮...
采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理论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突变选择浓度(MPC)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方法抽取呼吸内科病历100份,统计用药情况和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种类,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抗菌药物中所占比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情况,采用MSW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份住院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
目的:开发新型抗支原体药物。方法与结果: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左旋氧氟沙星类似物(18~24),测试其体外抗支原体活性(MIC值),并讨论了他们的构效关系。结论:所合成的化合物有较好的抗支原体活性。哌嗪环或高哌嗪环4位氮原子有吸电子基团时,可能有利于提高喹诺酮的抗支原体活性。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15个2-烷基-4(1H)-喹诺酮生物碱(IVa~g,Va~h),其中5个化合物是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的(包括2个新化合物IVa,Vc),IVa,d,f;Vb,c,d,f,h等8个化合物为首次合成。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和抗溃疡的作用。IVb还有细胞毒作用。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3个2-烯基-4(1H)-喹诺酮(I~II),其中化合物II是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其余2个化合物尚未见文献报道。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及中间体进行了初步药理试验,表明有一定的扩张血管和抗菌作用。
喹诺酮化合物研究最新进展──抗肿瘤喹诺酮
利用量子化学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对喹啉、萘啶、吡啶[2,3-C]哒嗪环系的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建立了很好的QSAR方程。结果表明:喹诺酮3位羧基与母核的共平面性对生物活性有重要的影响;4位酮基上氧的净电荷与生物活性有一致性关系。设计了1个生物活性很高的、新母核的异噻唑骈吡啶酮类化合物。
为了寻找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活性化合物,作者通过相应的取代芳胺与2-(3-甲基-2-丁烯其)-丙二酸二乙酯的环合反应,合成了Ⅳ,Ⅴ两个系列14个4-羟基-3-(3-甲基-2-丁烯基)-2-喹诺酮类似物和5个有关化合物(Ⅵ,Ⅶ类)。初步药理筛选的结果表明,除Ⅵ类外,其它类化合物对神经系统均具有一定的镇痛,抗惊厥或中枢抑制作用。深入工作尚在进行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