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 锂相关记录47条 . 查询时间(0.116 秒)
2024年2月27日,青岛能源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在高电压固态锂电池关键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进功能材料》和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化学学会评论》等世界知名期刊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利用核径迹技术提出了新型三维锂负极框架构型。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初创企业正在开发直接提取锂的技术,以获取废弃油井下面的盐水
伴随“双碳”目标的不断落实和推进,电动汽车、风光储等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锂离子电池一直是应用最广泛的储能器件,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目前锂电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正极材料的结构与组成是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青岛能源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布局多种锂电正极材料体系,深耕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等核心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的研发,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近日,从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喜讯,经过久吾高科、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蓝长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原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等三方联合攻关,结合光热储能、光伏发电、热电联产、微电网调控、盐田规划、尾库设计、吸附提锂、膜分离集成、多效蒸发、能效智能调峰等技术,研发成功了零水耗盐湖提锂技术解决方案。
锂硫(Li-S)电池具有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和环境友好等特性,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储能体系。然而,循环过程中多硫化锂(LiPs)溶解及其缓慢的反应动力学引起的穿梭效应使得Li-S电池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因此,抑制穿梭效应成为开发高性能Li-S电池的难点之一。碳基单原子催化剂 (SACs) 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而且其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可以促进LiPs的氧化还原动力学,被认为是可以有效抑制穿梭...
随着能源技术的创新和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LIBs)在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和军工装备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4]。近年来,电动汽车市场在全球蓬勃发展,丰田、宝马、特斯拉等各大车企也纷纷推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续航能力差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新能源汽车,这主要是受电池能量密度的影响[5]。很多研究都集中在电池的关键材料上。例如,人们开发了高压钴酸锂、高镍正极材料...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加速动力系统电动化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其安全隐患随着能量密度的提升日益凸显,自燃、爆炸等电池热失控现象频频发生,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发现安全隐患根源、揭示电池失效机理、构筑高安全的电池体系,已成为当前锂电池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青岛能源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一直深耕于构建高比能、高安全性锂电池体系,近...
近日,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张洪章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具有长循环寿命的锂金属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锂金属具有理论容量密度高(3860 mAh/g)、电化学电势低(-3.040 V vs. SHE)等特点,是理想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然而锂金属活性高,容易与传统电解质发生不可控的副反应,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层(SEI)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较差:一方面,循环过程中SEI的反复...
2021年3月2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我国高性能碳基锂离子电容器产业化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介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可快速充放电、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能等优点,在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和加速启动、新能源发电、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所)获悉,该所“锂电池废料短程利用与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日前获得生态环境部2020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据介绍,这项技术已实现锂电池废料中锂选择性回收和介质的短程循环,相关废水减排40%以上,为锂电池废料的短程清洁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在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落地,建成行业首套锂电池废料短程清洁利用与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并...
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现有易燃、易挥发的有机电解液是提高锂电池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固态电解质在离子电导率、界面、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加工工艺等方面还存在众多问题,阻碍了商业化应用的实现。近日,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马衍伟团队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储能材料》(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1, 36, 291–308)发表了题为“Strategies to Boost Ionic...
采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具有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预计将比现有电池更轻、更持久、更安全、更便宜,因此被认为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丰田、三星、Solid Power、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对这一前瞻技术也都进行了积极布局。然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界面电荷传输困难和界面稳定性差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导致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仍然面临各种阻...
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传统燃油汽车仅需五分钟即可满油增程500公里,而目前市售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则需要充电一小时才能达到同样的增程效果,虽然电动汽车愈发受到市场青睐,但漫长的充电时间也让人望而却步。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已成为电化学能源领域的重要方向。
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是电动汽车和电池储能系统的主要热危害,国内外学者都对此予以广泛关注。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热失控的主要滥用条件包括机械滥用、电滥用和热滥用等,上述滥用条件可能会导致电池中的内短路(ISC)产生并导致温度快速升高,然后引起热失控。此外,当电池内部的温度足够高时,即使不发生ISC,由于正极和负极材料之间的化学串扰,高温下仍可能发生热失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