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相关记录50条 . 查询时间(0.058 秒)
本试验旨在测定和分析绿尾虹雉的卵、卵壳和羽毛营养成分含量,以期为人工饲养绿尾虹雉的饲粮配制以及野外绿尾虹雉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笼养绿尾虹雉未受精卵13枚,野外绿尾虹雉的卵壳碎块若干,野外和笼养绿尾虹雉羽毛各20根,进行营养成分含量测定,样品均采自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果显示:1)测定的绿尾虹雉卵、羽毛中的18种氨基酸中,除色氨酸外,羽毛中的其余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卵;卵与羽毛...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灰孔雀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曼稿子保护区外,勐养、勐仑、勐腊、尚勇4个子保护区均有灰孔雀雉分布,潜在分布面积约222825hm2。春季种群密度为0.00460只/hm2,种群数量为1009只,冬季种群密度为0.00376只/hm2,种群数量为858只,全年平均种群密度0.00418只...
“2016北京国际雉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国际鸡形目鸟类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21日-23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丹麦、捷克、印度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动物保护管理、饲养繁殖机构及自然保护区的19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包括53位国外代表、140位的中国代表。本次会议由世界雉类协会(WPA)与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COS)联合主办,北京林业...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地调查了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地栖兽类和鸟的多样性组成。调查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其中兽类和雉类的照片视频共67 086份,有效探测数16 129次,包括分属6目15科的野生兽类21种、野生雉类5种、家畜及家禽4种。记录到雉类以外的其它鸟类52种,分属6目15科。在野生兽类和雉类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分别为黑麂(...
曾雉;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工作在第一原理计算科学领域,其专业方向为计算物理和计算材料科学,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主要包括:1、以局域密度近似的能带和电子结构计算方法研究材料磁学性质、磁晶各向异性、化合物中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超导电性以及磁与超导相互作用等等,研究材料中结构与超精细相互作用参数的定量关系并预测了一些经过实验验证的理论结果;2、研究大分子的行为,如过渡金属纳米有机分...
曾雉博士,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固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分管科研与院地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负责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环境合肥分中心项目建设。自1994年起至1999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巴西国际物理研究中心工作,随后又多次在巴西、意大利、美...
曾雉,女,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固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分管科研与院地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负责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环境合肥分中心项目建设。自1994年起至1999年作为高级访问...
视频: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动物学第43讲 中国濒危雉类的保护。
鸟类胚胎发育理想的温度范围在36-38℃间,26℃被认为是生理零温度,在26-36℃之间虽不会对胚胎造成损伤,但会减缓胚胎发育的速度。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受胁雉类, 到目前为止, 对这两种雉类的生态学特征的了解并不多。作者于2006年5–8月, 在四川省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公益海, 运用样线法和样方取样法对红腹角雉和血雉在繁殖季节的觅食生境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雉在海拔分布和觅食生境上都存在重叠, 红腹角雉主要分布在较低海...
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 采用无线电遥测的方法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5只白颈长尾雉 (Syrmaticus ellioti)的活动区域进行了跟踪监测, 结合GIS技术和样方法分析其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海拔400–600 m为白颈长尾雉全年最适活动带, 其主要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秋季最高, 春季次之, 冬季最低。水源是其冬季喜欢...
探讨亲缘关系密切、营养关系相似的物种间的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同域物种的资源利用特点和分化方式,对于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工作亦具有指导意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 rufogularis)为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同域分布的3种雉类,它们亲缘关系较近,食...
2008年4月25日—5月16日以系统取样法调查了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黑颈长尾雉(Syramticus humiae) 觅食地的植物群落,共记录到植物133种,隶属86属49科。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坡位,黑颈长尾雉的出现频率与常绿阔叶林的分布显著相关,这意味着黑颈长尾雉的垂直分布与活动范围受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影响。黑颈长尾雉偏好选择常绿落叶林。植物重要值排序和物种组成的除趋势对应分析结果表明...
2002年10月—2003年6月和2003年11月—2004年6月,采用无线电遥测、GPS技术、SAW模型和样方法,对浙江省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的扩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白颈长尾雉在春季均存在持续约为16~23 d的扩散活动,其扩散直线距离在1.5~2.1 km。②扩散过程中白颈长尾雉对其运动路线存在选择性,在其扩散进入和未进入区域之间,草本盖度、乔木种数、灌木种数、灌木...
2003年12月、2004年5月和12月、2005年4月,通过野外调查及设置样方的方法对广西金钟山鸟类保护区黑颈长尾雉的夜宿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2个夜宿地,以夜宿树为中心做一个10 m×10 m和5个1 m×1 m的样方,记录夜宿树特征(种类、胸径、栖枝高度、栖枝直径、栖枝上方盖度),测量每个样方的11个生境因子(海拔、林型、坡向、坡度、乔木层盖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距水源距离、距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