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406-420 共查到光学工程相关记录698条 . 查询时间(2.469 秒)
陈辉 副教授 2005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无线电物理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电磁波、光波的目标散射特性,复杂环境下的电波传播预测技术,微波光子学以及太赫兹散射等方面的研究。主持过国防预研基金,自治区基金以及区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合作课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防预研项目工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十几篇。
肖经,男,汉族,副教授, 2002年获长春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至2006年9月供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4研究所,主要从事光通信器件(光开关,光源,光功率计)的研究和开发,并制定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流程; 2013年1月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曾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POCT微流控检测芯片的研制》及《动态可控的超高灵敏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发;2013...
崔海瑛,女,1983年7月出生,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于2008年7月来大庆师范学院工作,现任大庆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光信息处理及应用的研究。主持并参与校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先后主讲《理论力学》及《大学物理学》等课程。
单越康,教授,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SPIE会员,全国在线检测专业委员,全国高校质量工程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2011年3月退休。研究方向:机器视觉与光电检测技术。
边丽,女,1978年07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
李思勉,男,1972年6月出生,光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 9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专利10余项等。
李亚东,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8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88年~99年任职于苏州大学测试中心,任工程师、高工,主任助理,常务副主任(副处级)和苏州大学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96年至今,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材料物理及化学、材料学硕士点导师。1999~2000年,韩国全北大学交流学者;2005 ~2006年,美国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
李伟峰,1993年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999年湖南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6年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同年9月进入湖南大学工作。2008年6月进入苏州大学工作,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持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特种薄膜材料实验室开放基金各一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如Phys. Rev. B, J. Phys. C. Condens. Ma...
王晓玲,2007年3月毕业于河海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2010年5月取得讲师资格,2012年加入苏州大学光网络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9月开始攻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在教学研究中,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和项目式教学法,对通信系统仿真设计深入研究。在科学研究中,主要进行光网络资源分配和可用性优化的研究。主要成果: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2篇IEEE...
刘昌荣,江苏如东,分别于2008.7、2011.7、2015.6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0.3-2011.3,2012.8-2014.8作为访问学者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15.6-2015.8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2015.8起任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高聘副教授。 近年来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期刊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11篇),其中IEEE期...
李富华,198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被评为副教授并任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微电子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以来主要进行射频、模拟电路以及集成电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理论基础雄厚、有较丰富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经验,已经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陈俊,分别于2004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随后赴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学期间,获得2010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目前主要从事光电器件的科研工作,在光电器件模拟、器件工艺优化、光电器件集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
黄田野,教授,楚天学子,2016.01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教授,2013.03-2015.1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2010.09-2011.12,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联合培养,2009.09-2012.08,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实验室,博士,目前的研究兴趣是特种光纤器件以及微纳光子器件在高速信息处理和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杨述斌,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近年来从事光电探测、信号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及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次被评为教学优秀奖、三育人先进个人、先进教职工等称号。
李进延,2008.11~现在,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2001.8~2008.11,武汉邮电科学研究烽火通信公司,1998.9~2001.8,中科院上海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1995.9~1998.7,武汉理工大学新材料研究所,硕士,1991.9~1995.7,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本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