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语言地理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理论语言学相关记录766条 . 查询时间(0.286 秒)
王丽琴,教授。主要讲授《应用文写作》、《现代汉语》等课程。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保护开发语言资源。大力推进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科学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加强民族文字教材管理,提升民族语文教学质量。建设完善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促进语言资源的开放共享。建设网络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打造语言文化资源展示平台等标志性成果。
王建邦,博士,特聘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出站、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博士研究生毕业、以及台湾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领域包含跨语言语法比较、科技辅助语言学习、生态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学术任职担任中国生态语言学会会员理事、全国生态语言学研讨会点评专家小组、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的访问学者、以及泰国格乐大学客座教授、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导师。
人类传播史上每一次语言革命的发生,都推动着信息传播秩序的演变。有声语言的发展形塑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共生,文字语言的兴盛构筑了文明传播的区域体系,影视语言的滥觞孕育了工业时代的文化秩序,视频语言的崛起正在开辟信息时代的开放格局并将再造国际传播秩序。未来,基于智能VR的发展,人类将回归全感官的传播场景,在虚拟与现实同构的环境中超越时空藩篱和文化差异,进入一个视频天下的新秩序。当前,中国的国际传播应以视频...
2021年12月29日,外文学院语音实验室(PhonLab)邀请到语音学者、教授陈忠敏,以“语音科学的历史与前瞻”为题进行专题讲座。讲座在文科楼220室举办,由日文系教师刘佳琦主持。 陈忠敏在讲座中带领大家爬梳了语音科学的三大领域:生理语音学、声学语音学、感知语音学的历时发展变迁与关键成果,并展望了未来语音科学发展的趋势。他介绍道,语音科学先从语音发声研究起步,基于调音生理机制将语音分类、分段,...
2021年12月6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标名单,我中心王克非教授申报的课题“围绕汉语的超大型多语汉外平行语料库集群研制与应用研究”(21&ZD290)获得立项。这是王克非教授继201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的又一项重大项目。该项目将带动北外多语种合力建设一系列汉外平行语料库,推进各语种的基础研究。中心许家金教授等是该项目组成员。这表明我中心...
2021年11月5-7日,第九届形式语言学国际研讨会(ICFL-9)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形式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联合承办,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协办。来自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美国、英国...
2021年9月18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句子”专题研讨会在线召开。我所学者沈家煊学部委员、完权研究员、王伟副研究员,与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青岛大学、华侨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对言语法和对言格式研究、汉语小句复合体结构研究、英汉小句对齐研究、其他语言句子的语法结构研究等议题展开,各方通过主题报告及自由讨论...
2021年10月13日,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语音实验室(PhonLab)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任宏昊,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促音的产出与感知”为题进行专题讲座。会议由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日文系副教授刘佳琦和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讲师李昕共同主持。
2021年10月9日至10日,我校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第六届全国生态语言学研讨会”。会议以“生态语言学研究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采用腾讯会议和B站直播的方式进行,来自国内外16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00多位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参加,听会人数达1.3万人次。
2021年10月8日,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国家语言安全规划刍议”讲座,邀请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骑与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师生展开对话,探讨国家语言安全规划相关问题。
2021年9月25日至26日,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功能语言学融合、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会议采用腾讯会议和TTV译直播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国7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40多位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本届论坛,网络听会人员达到28227人次。
朱建军,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字学、文化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经历:2006.7至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吴春相,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上海语文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语法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对外汉语教学。已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日本《中国关系论说资料》全文转载。已经出版专著3部,主编(含副主编)教材5部,主编论文集1部。主持省部级重大课题等项目9项。
张艳莉(zhangyanli@shisu.edu.cn),博士,教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研究方向:语言测试、教学法、跨文化交际。1987年—1994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学习,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4年获英语语言与文学博士学位。曾主持一项省部级教学项目、参与一项教育部国家社科项目及国家重点学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和上海市教委重大规划项目,以及多项校级项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