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大气物理学相关记录3464条 . 查询时间(0.406 秒)
2023年3月27日至31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韩国气象厅国立气象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韩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学术研讨会(The 15th IAP-NIMS Joint Research Workshop)在苏州召开。此次会议由大气所和韩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热浪、强降水、干旱等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2021年6月底至7月初,一场强劲的热浪席卷北美西海岸,造成部分地区温度相比于常年同期高出16-20℃。“热穹顶”是此次高温中的关键大气环流。热穹顶是指高层大气热高压在一定时间内停滞不动,高压像罩子一样把热空气盖在热浪发生区域,令热穹顶里面的温度升高,最终引发热浪。热穹型环流对区域热浪的贡献及其未来影响是备受关注的热点。
2023年3月16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在全球火灾碳排放加剧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通过大气传输模型模拟,结合地基观测和卫星数据验证,量化全球火灾碳排放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影响。
近几十年,进入到上对流层、平流层区域的火山气溶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亚洲夏季风环流是北半球显著的环流系统,研究其对火山气溶胶的传输、交换过程的影响,对于探究火山气溶胶的分布和潜在的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2月13日,由广东省气象局与北京大学联合共建的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启动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副司长张志刚、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伟明、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谭浩波出席会议,共同为实验室揭牌。学术委员会专家及依托单位40余人现场见证实验室启动。
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 是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的东-西反位相分布。最近的研究进一步确定了热带印度洋次表层海温也存在一固有东-西偶极子型振荡模态,被称为印度洋次表层偶极子 (subsurface Indian Ocean Dipole,Sub-IOD),其为表层IOD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基础。有趣的是,IOD和Sub-IOD都会受到太平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El ...
近年来,北上热带气旋较多。2020年8月下旬开始,半个月内有3个热带气旋接连北上袭击中国东北地区,前所未有。北上热带气旋往往造成严重的灾害,危害极大,如河南“75.8”特大暴雨的洪涝灾害。因此,研究北上热带气旋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博士毕业生李爽在导师肖子牛研究员的指导下和合作者深入探究了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NAT)和El ...
2022年12月22日,由大气所牵头承担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专题四“大气成分垂直结构及其气候影响”召开2022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受疫情影响,会议采用线上视频的方式,邀请了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任务六负责人陈发虎院士、康世昌研究员、张镱锂研究员进行指导,北京大学朱彤院士、大气所周天军副所长、科技处姚利处长、王跃思研究员也受邀对专题工作进行指导建议。各子专题项目...
陆面和低层大气间的能量和水分交换强烈地影响着区域气候变化。地表交换系数(Ch)是表征陆气耦合强度的重要参量之一,其参数化方案通过影响陆气间水热交换过程在陆气相互作用过程模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进而对天气和气候演变的预测准确性产生影响。然而,数值模式中陆气相互作用的表征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陆气耦合强度在很大程度上被高估,Ch的确定是主要问题之一。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高和最大的高原,其热动力效应强烈影响亚洲和全球气候。青藏高原地表类型复杂而多样,分布有大量的山地、冰川、湖泊和草甸等,其东西部差别明显,西部相对干燥,而东部相对湿润。上述特征使得高原地表和云辐射过程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青藏高原分布有同纬带陆地最强的大气顶辐射收支正值区,年平均强度约为9.3 W m-2,表明高原是一个明显的辐射热源区(图1)。这一特征在春夏...
逃逸层温度是高层大气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对高层大气的研究和模式的改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逃逸层中性大气温度很难探测,数据匮乏。以前的研究主要通过其他参数如中性和等离子体参数来反演逃逸层温度,其结果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式信息。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近10多年来中亚地区冬季频发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给当地造成严重灾害。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的产生往往与中高纬大气季节内振荡有关,研究中亚地区冬季气温季节内变率及其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热带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的变化及机制是目前国际气候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表明,北印度洋(North Indian Ocean, NIO)和热带北大西洋(tropical North Atlantic, TNA)海温的变化,会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环流系统,从而对东亚天气气候造成显著影响。
2022年9月2日下午,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王叶臣处长一行5人来访大气所,所长曹军骥、部分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参加座谈交流。会议由规划处处长浦一芬主持。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一行首先参观了大气所3号楼一层科普展厅。座谈会环节,曹军骥对工委宣传部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大气所的历史和所况。王叶臣对于大气所悠久的历史、雄厚的研究基础和求实的科研精神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和敬佩。
2021年3月13-16日,一场极端沙尘暴天气先后袭击了蒙古国和中国北方地区。这次沙尘暴导致蒙古国590名牧民失踪,16人死亡。当沙尘暴于3月15日凌晨到达内蒙古中部时,阵风速度曾达到40m/s,相当于12级台风的强度;3月15日上午到达京津冀地区时,使能见度急剧下降,北京局地PM10浓度甚至飙升到了9000 μg m3。研究表明,这次极端沙尘暴天气由蒙古气旋的剧烈发展和东移过程引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