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大气物理学相关记录3464条 . 查询时间(0.409 秒)
印度夏季风覆盖了人口稠密的南亚地区,其在6–9月带来的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印度夏季风的变化会影响印度地区十几亿人口的生活生产。自20世纪30年代,英国Walker爵士发现大气的南方涛动(后与厄尔尼诺、拉尼娜联系起来,合称ENSO)和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异常存在密切的关系之后,ENSO被认为是影响印度夏季风的重要因子,随后基于物理过程的气候经验预测...
湖泊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特殊功能。中国超过39.2%的湖泊分布于高原地区。高原湖区周边地形复杂多样,湖陆风环流与山谷风环流叠加,形成的局地环流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对局地的能量和物质循环产生显著影响。由于在水体开展持续观测的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对于湖气相互作用的认识仍非常有限,湖泊对区域水热循环和碳交换的影响机制尚有待进一步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通华研究员团队以多年冻土典型站点唐古拉站为研究对象,考虑前期工作中提出的风导致的积雪升华(Gordon)和湍流过程组合方案(Y08-UCT)两个物理过程(参考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0JD032588),对Noah-MP模型对积雪事件、活动层...
作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拥有南北极之外最大的储冰量,是亚洲12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因而也被誉为“亚洲水塔”。自1950年代有观测记录以来,青藏高原经历了超过全球平均速率的快速增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区。青藏高原的快速增暖引起了区域能量与水循环的显著变化,引发了包括冰川退化、冻土消融、冰崩、冰湖溃决等一系列水文与地质灾害。理解青藏高原过去增暖的机理,并准确预估其未来变化,对于周边区域水资源管...
火山气溶胶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辐射强迫因子,对包括季风在内的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是建立在情景基础之上的,而现有情景均未考虑火山气溶胶的潜在影响,被IPCC AR5指出是当前气候预估中所存在的重要不确定性因子。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设定特定的爆发情景,开展气候预估试验,评估其对全球温度预估的影响,但是可能的火山爆发情景范围对全球季风降水预估不确定性的贡献尚不清楚。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
火山气溶胶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辐射强迫因子,对包括季风在内的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是建立在情景基础之上的,而现有情景均未考虑火山气溶胶的潜在影响,被IPCC AR5指出是当前气候预估中所存在的重要不确定性因子。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设定特定的爆发情景,开展气候预估试验,评估其对全球温度预估的影响,但是可能的火山爆发情景范围对全球季风降水预估不确定性的贡献尚不清楚。
光解速率是体现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特征的关键参数,是不同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枢纽。NO2的光解速率是对流层臭氧形成关键影响因子之一。然而光解速率与气溶胶相互作用及光解速率对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生成贡献的问题仍缺乏深入研究。
作为亚洲十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因其在水资源中的重要性而被誉为“亚洲水塔”。降水是青藏高原水循环的最为重要一环。高原降水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针对观测资料相对较多的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此前科学界研究发现影响该地区夏季平均降水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北大西洋涛动,同时认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高原降水的影响不显著。
火山活动作为一种主要的自然外强迫不仅对地表气温具有冷却效应,而且对区域干湿变化也会产生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火山喷发对中国地区的干湿变化具有一定作用,但关于不同区域干湿变化对火山喷发响应的认识还存在争议。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郑月涵在段建平研究员和马柱国研究员的共同指导下,使用中国中东部100个站点过去500年的旱涝等级指数资料开展了中国中东部干湿变化对火山喷发响应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分中心刘子锐副研究员,联合赫尔辛基大学大气地球系统研究院(INAR)、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等单位,开展华北超大城市的新粒子成核机制与增长机理的外场观测和模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凝结汇(<0.03s-1)存在条件下有机胺(约2/3的NPF事件)促进硫酸-水成核,这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LOUD(Cosmics Leaving OUtdoor Droplets...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肺炎感染迅速蔓延至湖北省及全国其他地区。在2020年春节期间,各类公共活动被取消,各地居民都尽量居家不外出,人类和工业活动减少到基本或最低水平。但在此期间,华北平原发生了严重的雾霾事件。那么造成华北地区严重雾霾事件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象条件和排放源减少分别有什么影响?基于此背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美根研究员课题组使用WRF-Chem...
亚洲夏季风(ASM)反气旋环流是对流层空气进入平流层的一个重要输送通道,中科院大气物理所LAGEO自2009年起在青藏高原典型测站开展大气臭氧、水汽和粒子垂直探空观测(SWOP)实验。团队成员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利用SWOP观测数据及拉格朗日轨迹模式,研究发现西太平洋台风系统中的深对流输送海洋大气边界层低臭氧浓度空气进入对流层上部与平流层下部区域(UTLS),然后经过长距离水平输送后进入...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地球的富氧大气在约10亿年后或将回到一种贫氧、富甲烷的状态。该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氧含量在宜居星球并非永远不变,这对人类在其他类地行星上寻找生命具有启示意义。最新论文介绍说,判断行星可能有生命的一个指标是可探测到的富氧大气,这显示了植物和光合作用的存在。地球目前高度含氧的大气是地球生物圈的一大特征。不过,人们并不确定地球大气中...
地表交换系数(surface exchange coefficients,Ch)能表征陆气耦合强度,其参数化方案通过影响陆气间能量、水分等交换效率在陆面模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进而影响到天气和气候演变的可预测性。为了改进陆面模式对陆气相互作用强度的表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马柱国研究员课题组的张霞博士在陈亮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将一个随植被冠层高度变化的耦合强度方案应用于离线Noah-MP模式并在...
2021年2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与浙江金华市武义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以下简称“上黄站”)完成观测站主体建筑封顶工作,标志大气所与武义县战略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图1)。上黄站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交叉研究的野外观测平台,有望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美丽中国”目标的指标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