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道路工程 >>> 隧道工程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隧道工程相关记录1068条 . 查询时间(2.321 秒)
日前,东六环改造工程再次攻克技术难关,“京华号”盾构机成功穿越特级风险源——北京地铁6号线。盾构施工穿越运营中的地铁6号线,既要保证盾构正常推进,又不能对地铁线路造成扰动,地面建筑密集、管线错综复杂,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较为罕见,对盾构施工要求极高。盾构隧道主体离地铁隧道最近处仅为21.8米,为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精细控制沉降,盾构施工全程必须把土体扰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但盾构机体形硕大,要做到施工...
近日,由云星宇公司参建的大连渤海大道项目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大连市建设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里程最长的城市快速路正式建成。该项目加密了渤海沿线路网密度,实现了与大连市规划新机场、大连现代农业产业中心的互联互通,对助力航运中心赋能升级,完善物流中心体系,加速推进大连市“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2022年6月29日,由林鸣院士牵头负责的中国工程院2022年咨询项目“桥隧工程高质量管理研究”启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召开。孙永福、胡文瑞、卢春房、丁烈云、刘合等5位院士,以及行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现代隧道技术》杂志创刊于1964年,是全国公开发行的技术类科技期刊,由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主管,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共同主办,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众多知名数据库收录。在广大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本刊的编辑质量、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技术界的广泛好评。本刊热诚欢迎各界人士积极投稿。
《隧道建设(中英文)》致力于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坚守弘扬学术道德、展现创新成果、高标准出版的理念,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稿件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并实行双盲审稿制,以透明、规范的行为承诺真诚服务于广大作者和读者。严格的学术道德行为标准对净化学术环境,促进《隧道建设(中英文)》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隧道建设(中英文)》实施的道德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指示性文摘仅指出文献的综合内容,适用于综述性文献。指明一次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其目的是使读者对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综述性文献最常见于某技术在某时期的发展情况综述;或某技术在目前发展的技术水平,及未来展望等。总之这种文献是综述情况而不是某个技术工艺、某产品、或某设备的研究过程。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摘要。
《隧道建设》主要刊载内容:隧道与地下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相关专业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方法、新经验和工程实录;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技信息、行业动态等。刊载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试验、研究和综合评述,涉及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综合管廊、水下隧道等领域中隧道与地下工程及相关的结构工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爆破、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等专业。
“陕西省公路桥梁与隧道重点实验室”依托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桥梁与隧道工程二级学科,实验室主任谢永利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袁雪戡。实验室立足于陕西、面向全国,针对交通建设中桥梁与隧道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难点与科技服务需求开展研究工作,力争将实验建成集科研重点、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研发中心,致力于维护实验室的行业影响力、争取国际先进水平。
公路交通事业高速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快速推进,传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结构与材料、养护技术与材料面临着愈发严重的耐久性、安全性、智能化和区域适应性等关键问题,是制约我国公路建设高效有序发展和交通产业国际化的技术瓶颈,也是国际同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17年底批准立项,依托长安大学优势学科群,联合美国、加拿大、德国、南非等国家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特殊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可...
公路大型结构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0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建设,2018年7月通过验收,2019年度教育部建设评估结果良好。公路大型结构主要指大跨度桥梁和长大隧道,中心以“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突出特色,支撑行业”为总体定位,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战略,围绕桥梁结构理论、桥梁结构抗震与抑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桥梁评估与加固、桥梁施工控制、隧道结构...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隧道工程系源于1958年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隧道教研室,1988年在我国最早设置公路隧道工程本科专业,2000年隧道教研室、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研室合并,2020年学院优化教学科研机构,设立隧道工程系。目前,隧道工程系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团队3支。依托公路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南京市轨道交通及长三角区域宏观发展战略,推动解决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的疑难问题,特别是线桥隧结构与区域地质环境等相互作用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期间安全防控难题以及智能化系统性监测控制技术,根据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地铁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现联合南京地铁集团,面向国内外联合招收博士生2 名,硕士生8名。
日前,东六环改造工程隧道东线盾构施工取得新进展。最大开挖直径16.07米的“运河号”盾构机顺利穿越运潮减河环境风险源,首次成功完成穿河作业。东六环改造工程路线全长约16公里,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包括直接加宽段和入地改造段两部分。入地改造段以盾构隧道为主,盾构隧道长度约7.4公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盾构隧道、北京市第一条大直径盾构地下道路。
近日,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工程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俊杰在国际著名期刊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发表论文“Automatic detection method of tunnel lining multi-defects via an enhanced You Only Look Once network”。文章在周中副...
近日,首发建设公司、公联北展科技公司相继申请并获得了共1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推进自主创新取得新成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