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学相关记录5435条 . 查询时间(0.393 秒)
禾本科能源草与牧草的地上部营养体产量主要由分蘖数目和单个分蘖的生物量决定。然而分蘖过多会出现植株变矮,茎秆变细等不利表型。类似现象在miR156过量表达的禾本科能饲草柳枝稷中也存在,从而使miR156-SPL模块在进一步提高能饲草生物量的应用中受到限制。针对miR156-SPL模块这种一因多效的特点,青岛能源所能源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组首先阐明了miR156-SPL模块调控独脚金内酯途径影响柳枝稷分蘖...
西南大学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多所高校揭示了稻作区有机替代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提出了稻作区基于有机替代的增产减排综合水肥管理策略,为协同实现全球水稻产能提升和净碳减排提供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路径。日前,相关研究成果以“协同实现净碳减排和水稻增产的有机氮肥与水分综合管理”为题,发表在《自然—食物》上。
2024年3月12日上午,第十五届“寻找未来科学家”系列科普活动走进了武汉市经开区海伦堡小学,齐迎春教授和实验中心的老师们通过科普讲座和科学实验,带领海伦堡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一起揭秘神奇的种子—人工种子。
2024年3月14日上午,学校与新疆尉华现代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和基金捐赠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教授,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新疆尉华现代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海权以及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棉花团队师生代表共同参加活动。学校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书记和希顺主持签约仪式。
低温萌发(LTG)是水稻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也是水稻直播轻简栽培的先决条件。水稻属低温敏感型作物,经不同地理区域的人工选择和栽培产生了籼粳两个不同的水稻亚种,二者具有显著不同的耐冷性。一般来说,粳稻的低温萌发能力通常优于籼稻,并且在先前的研究中鉴定出的大多数耐冷等位基因均来源于粳稻。然而,关于低温萌发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晰。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大豆富含蛋白质和油脂,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油兼用作物,为人类和动物提供了优质的植物蛋白和脂肪。粒重和成熟期长短是大豆重要的产量性状和适应性性状,但是,这两个性状都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这对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将多个优异基因型聚合在一起创制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具有很大挑战。因此,发掘更多的大豆粒重...
2024年3月6日,文法学院党委书记瞿明勇带队赴天门市推进“乡村振兴荆楚行”工作,指导蔬菜抗灾复产工作。园艺林学学院万正杰教授、程菲副教授以及天门市蔬菜办、农技推广中心人员到调研现场进行了技术指导。天门市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张华忠,乡村振兴局局长刘军接待了瞿明勇一行。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侯兴亮团队与广州大学教授孔凡江团队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的资助下,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研究揭示了大豆Dt1介导蔗糖转运调控种子粒重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2024年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下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等研究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位列其中。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团队研究发现了水稻平衡产量形成与耐盐性的新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发现了弱蓝光遮荫信号诱导大豆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创制了具有抗叶片衰老特性的耐荫突变体,为培育耐密高产大豆新品种提供了育种新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花生基因组学与育种团队(以下简称花生团队)通过大规模的花生种质资源群体基因组重测序,阐明了中国花生的引进与传播途径,构建首张包含880万个SNP和210万个InDel超高密度的变异图谱。相关成果2024年2月20日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2024年2月23日,“515”院士专家科技服务道地药材产业链行动(协同推广)技术首席、福白菊岗位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梅之南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王学奎副教授、药用植物专业博士研究生韦启迪等人,冒着冰雪奔赴我省福白菊主产区——麻城市进行灾情考察,实地开展抗灾减灾救灾技术指导。
玉米、小麦和水稻是三种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直接作为人类食物或间接作为牲畜饲料,为人类提供约三分之二的所需热量。玉米、小麦和水稻不仅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其种植过程中大量的氮肥施用也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主要排放源。因此,在维持甚至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N2O排放对于协调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而目前对主要粮食作物的N2O排放强度(即单位作物产量的N2O排放量)还知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揭示了氧化胁迫调控蛋白GhRCD1通过调控GhbHLH12-GhMYB44-GhHMA1转录级联通路响应镉胁迫的分子机制,为培育耐镉棉花新品种和通过植物修复手段降低镉污染提供了新思路。该文章以“GhRCD1 promotes cotton tolerance to cadmium by regulating the GhbHLH12-GhMYB44-G...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