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 中华玉文化研究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华玉文化研究相关记录5316条 . 查询时间(0.388 秒)
汉玉蝉,属于葬玉,是死者含在口中的玉器。玉质受沁呈白色,形体扁平,背部中间凸起,仅用几刀便刻划出蝉的双翅、眼睛、背及腹部等部位,简单却十分形象。该玉蝉造型规整,构造准确,刀法凌厉而简练,这种技法被称为“汉八刀”。“汉八刀”是玉器雕刻的一种工艺,其名称有两层含义,一是形容刀工简练,一件玉器似乎只需寥寥数刀便可雕成,二是因讲究对称用刀后呈现“八”字刻痕。汉八刀实际属于斜碾工艺,将砣具倾斜利用解玉砂进行...
战国透雕双龙青玉璜,青白玉,局部有黑色和棕色沁痕。该玉璜上下分层,以弧形镂空分隔,依势刻有两个双首龙纹。上部龙纹在玉璜两端刻有龙首,圆鼻上卷,柳叶形耳,嘴部圆孔形镂空,阴刻椭圆形眼睛,龙身阴刻两排云纹,背部正中有圆形镂空孔用于穿系。下部龙纹略为纤细,下唇内卷,上颚前伸并卷曲与上部龙纹相连,龙耳上翘,颈部和身体刻有细密的网格纹。该器物玉质优良,刻划精细,当为战国时期上层贵族的佩饰。
商代玉鱼,玉饰为扁平状,系由玉环改制而成。整体受沁呈鸡骨白色,刻划成鱼形,鱼头端较为圆润,鱼尾较尖锐。头部雕刻圆眼,嘴部琢有一小孔用于佩戴,身体刻划回纹,背部有鱼鳍状凸起,尾部随形刻划多重变形三角形纹饰。
本书是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学生及玉雕爱好者所编写的关于玉石雕刻工艺的教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上篇为玉石雕刻理论,系统阐述了中国玉雕的发展历程、玉雕设备及工具、玉雕设计原则、常见玉雕纹饰与题材等;下篇为玉雕工艺实践,以实际生产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选取有代表性的玉雕案例,通过清晰的步骤描述、精美的图片展示,让读者明了具体操作流程、雕刻的重难点及作品所包含的寓意...
苍龙教子玉带钩,清代。环县天池乡天池村征集,长11.5厘米、宽2.2厘米。
玉璧,明代。西峰区征集。直径22.3厘米。
玉琮,西周,华池县征集。高5厘米。
“乍册吾”玉戈,商代。西峰区董志镇野林村沟瓦畔征集。援长28.2厘米、宽8.2厘米、内长10.3厘米、宽7.2厘米、厚0.5厘米。
玉锛,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镇原县三岔镇大原村征集。长8.5厘米、宽3.2厘米。
玉环,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镇原县三岔镇大原村大原遗址出土。外径10厘米、内径6厘米、厚0.2厘米。
二龙戏珠玉镯,清,西峰区征集,直径8.3厘米。
鞍山市博物馆藏品:白玉镂雕荷塘鹭鸶炉顶。
滇王玉衣,西汉(前206—公元8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遗址6号墓出土的“滇王玉衣”由166片玉片构成,其中包括69片规整的边角地带有穿孔的玉片,97片未穿孔玉胚片,仅覆盖了人的脸、前胸部位,或称“玉覆面”。穿孔片中未发现金丝痕迹,大概丝线、麻线等穿缀而成。玉衣随葬是中原习俗,汉代的人们相信“玉能寒尸”“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玉衣随葬有等级区分:皇帝使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
突沿玉镯,西汉(前206—公元8年)。此玉镯是古滇文化墓葬出土的突沿玉镯中最大的一件。整体做玉璧形,内孔沿起一唇边,边沿剖面如“T”形,亦称“T”形镯。经抛光后主色为鸡骨白,杂以浅褐、灰、白、绿等形成的天然花纹。突沿玉镯是滇国特有的一种臂饰,这种玉镯在墓葬中多出于墓主的手臂部,有的和铜镯同时使用,有的镯上还附有死者的肘骨残片。滇国青铜器图像上戴此突沿玉镯者为数不少,其中有骑士、舞乐者,也有滇国的上...
南明永历“敕命之宝”玉玺,南明年代。高8厘米,印面长宽各12厘米 介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昆明五华山出土了残成两半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之玉玺“敕命之宝”。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抵抗满清的政权,史称南明,其中包括永历政权。朱由榔(1623年11月11日—1662年6月1日),南明末代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