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蛋白质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生物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工程 DNA相关记录100条 . 查询时间(0.132 秒)
自1948年Barbara McClintock首次报道转座子以来1,这类跳跃遗传元件对宿主演化的重要意义逐渐被揭示2-5。其中,DNA转座子作为主要类型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以往多为个案研究,DNA转座子活性的决定因素与进化模式的一般规律尚不清晰。不仅如此,尽管DNA转座子可作为基因工程工具用于插入诱变或转基因载体6,7,但目前只有Sleeping Beauty(SB)等少数几种转座...
2024年6月5日,珠江水产研究所观赏渔业研究室在国际学术期刊《Database》(JCR 1区,IF2022=5.8)在线发表“CoSFISH: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database of COI and 18S rRNA barcodes for fis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得到了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基金(CAMC-2018F)、2022年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种业...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DNA的稳定性以及DNA和蛋白质的结合程度调控基因表达。在植物DNA甲基化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植物特有的RNA聚合酶V(Pol V)通过转录出的非编码RNA招募一系列下游因子以实现对DNA的甲基化。目前,以Pol V为核心的DNA甲基化复合体已被鉴定出多个组分成员,但作为复合体核心Pol V的转录行为如何调控却不清楚。此外,鲜有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梁好均(已故)教授课题组的姚东宝特任副研究员等人模仿自然界中分子的复制和组装过程,利用可编程DNA催组装网络调控纳米粒子组装路径,构建了一种可实现纳米粒子自复制与超晶格精准构筑的自复制系统。相关成果以“Programming of Supercrystals Using Replicable DNA-Functionalized C...
2023年11月17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研究员课题组在利用DNA纳米机器递送基因编辑系统进行靶向基因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A DNA Origami-Based Gene Editing System for Efficient Gene Therapy in Vivo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杂志上(DOI: 10.1021/anie. 2023150...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陈佳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Jin-Soo Kim教授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Base editing of organellar DNA with programmable deaminases”的综述论文,详细介绍了细胞器DNA碱基编辑工具的发展及其在动物线粒体DNA和植物质体DNA上的应用,讨论了目前...
科学家在哺乳动物衰老和寿命研究领域取得了重磅成果。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健康中心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以两篇开创性研究详细介绍了一种DNA变化,而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在整个历史上都有这种变化,其与所有物种的寿命和许多其他特征息息相关。
生物遗传信息的精确传递对生命的繁衍和进化至关重要。高等真核生物DNA复制需要确保亲代DNA包含的遗传信息准确传递给子代,且复制起始位点的正确选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最新研究表明,在多细胞动物中含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通过结合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UV420H1促进组蛋白H4第20位赖氨酸的二甲基化(H4K20me2)的富集,并招募起始识别复合物完成复制起始位点的选择。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海林研究组在在哺乳动物基因组DNA 6mdA修饰掺入控制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2023年6月30日在线发表于EMBO Journal 杂志(Aberrant DNA N6-methyladenine incorporation via adenylate kinase1 is suppressed by ADAL deaminas...
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学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精确解析蛋白质-DNA相互作用能够揭示二者相互识别机制和动态变化,对于剖析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基因的调控机制至关重要。虽然已有的研究方法在表征高亲和力的DNA-蛋白质(尤其是转录因子)的识别和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对于生物体系中低丰度的蛋白质以及动态、微弱的蛋白质-DNA复合物的分析仍颇具挑战性。
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精确解析蛋白质-DNA相互作用能够揭示二者相互识别机制和动态变化,对于深入理解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基因的调控机制至关重要。虽然已有的研究方法在表征高亲和力的DNA-蛋白质(尤其是转录因子)的识别和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生物体系中低丰度的蛋白质,以及动态、微弱的蛋白质-DNA复合物的分析仍极具挑战。
2023年4月24日,《细胞》(Cell)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孟飞龙研究组等撰写的题为Mesoscale DNA Feature in Antibody-Coding Sequence Facilitates Somatic Hypermutation的最新成果。该研究基于经典生化方法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了体外检测抗体基因超突变的...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为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历经十余年的不断迭代和迅猛发展,基因组编辑技术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利用序列特异性核酸酶良好的靶向性和可编程性,在基因组特定位置产生DNA双链断裂,继而通过细胞内源修复机制产生随机、不可控的小片段插入或删除,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第二阶段包括碱基编辑技术和引导编辑技术的开发...
DNA分子中编码并存储数字信息,可实现高密度、低能耗、超长寿命的数据存储,是打破大数据存储瓶颈的潜力技术之一。虽然主流的寡核苷酸池存储可借助高通量合成和测序技术存储海量数据,但数据读取依赖大型测序仪和专业生化操作,且多次提取后有数据耗竭的可能,因此不适用于存储具有频繁读取需求的数据。近日,北京大学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题为“Mobile and self-sustained ...
DNA折纸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DNA自组装技术,主要通过一条长单链DNA自组装或与若干短链DNA互补配对组装形成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DNA纳米结构。近十多年的发展使该技术所能制备的纳米结构,已经由简单的二维图形(如二维片、笑脸等纳米图案)拓展到了复杂的二维图形如海豚结构,甚至更复杂的三维纳米结构。DNA折纸具有可编程以及可寻址等特性,可作为模板应用于各种纳米材料的精细化制备,从而给纳米材料科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