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学术机构 物理学相关记录1162条 . 查询时间(0.478 秒)
《发光学报》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主办的,以发光学——凝聚态物质中的激发态过程为专业方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发光学报》的任务是反映本学科专业领域的科研和技术成就,及时报道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提高从事本学科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为提高我国该学科的学术水平服务。本刊的读者对象是从事上述领域科研和生产的专业科技人...
电波技术实验室主要是为全校电子和信息类本科技术类学员开设电磁波与天线、电子测量技术、电磁兼容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波与天线、微波电路、微波测量技术等课程的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仿真演示实验等途径,使学生深刻理解电磁波、天线、射频电子设备以及电磁兼容的特点,掌握典型雷达、通信电子系统中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相关的原理、技术与应用,了解电磁波、射频系统以及电磁兼容在未来高科技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
《物理学报》是我国创刊最早、载文量最大、影响面最广泛的中文物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在我国物理学界以及中国科技期刊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33年,原名《中国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1953年易为现名,文章以中文发表,附英文摘要。
2022年4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傅强研究员团队合作,在高浓度ZnCl2电解液中加入具有双极性氧化还原电对的ZnI2电解质,实现在石墨烯正负极同时引入赝电容,构筑出高容量、长循环水系石墨烯基微型超级电容器。
研究内容:各类机电产品,小到电子芯片、微纳传感器,大到高铁、飞行器,在正常工作和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由于各类摩擦耗散能量,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影响工作可靠性和寿命。高性能的机电产品与设计过程中运用的摩擦学原理和传热学设计密不可分。摩擦学主要涉及机械表界面的摩擦、磨损和润滑;传热学主要涉及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机械摩擦学与传热学设计研究方向拥有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力仪、拉曼光谱、飞秒激光、聚焦离子束刻蚀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上海创办的一所新型研究院,以"追随智慧、崇尚创新"为理念,以"领导先进科技、培养顶尖人才"为宗旨,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开放式协同创新产学研综合平台。2004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J. Schwarz教授、弦论创始人之一J Schwarz教授以及朱清时、谷超豪等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亲临参...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是粒子物理、核物理、粒子天体物理等学科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及核医学、核能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去二十多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受到影响,在许多研究单位已萎缩或消失,许多原有的工业基础也逐渐消亡。但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关应用领域对技术和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外商业产品的大量涌入,使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学科发展倍受关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学副院长,北京市“先进核能材料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科技部“空天物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航-首医大数据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骨干成员。主要从事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近几年代表性科研成果有:1)提出基于协变手征微扰理论构建高精度现实核力并做了初步验证性研究;2)精确预言了对暗物质直接测量至关重要的核子sigma项;3)基...
物理教研室主要承担医用物理学、普通物理、眼应用光学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现有教职工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实验师2人,助教2人;外出攻读博士学位2人。有实验室面积约1400平方米,固定资产约210余万元。可承担医用物理实验、普通物理实验和应用光学实验基础(即将开设)3门实验课,每年约2000余学生的实验教学。
核物理与离子束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于1990年,原名“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实验室”,1998年更名为“应用离子束物理实验室”。2016年根据实验室定位和学科方向调整,建立“核物理与离子束应用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黄焕中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胡思得院士。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1人,其中研究人员49人,工程技术人员16人,管理人员6人。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成立于2004年(原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有物理系、天文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大学物理教学部和实验中心。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硕士点,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3个专业学位点。开设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
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是著名物理学家芶清泉教授根据其主持制订的我国第一个“原子与分子物理发展规划(1977年)”于1984年在原成都科技大学创建的,研究所面对国家需求,侧重研究和发展高温高压下的原子分子物理、高压科学与技术及新材料制备。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若干理论成果和有用的原子分子数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原子与分子物理、高压科学与技术的优秀人才。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的院系之一。以原无线电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学工程相关学科专业为基础,合并原电信工程系电工电子基础教研部,2001年成立了光电工程学院。为加强微电子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2010年成立了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和“博闻、笃志、敬天、爱人”的院训,学院立足电子信息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中心以高能物理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生的科学数据为核心,实现数据资源、计算存储资源的汇交和共享,有力推进高能物理研究中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面向全球的科学家、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标准化、可追踪的高效数据应用服务,实现基础研究以及面向用户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应用的目标。同时开展国际高能物理科技资源的合作共享,推动国内各相关领域快速发展和国际化。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学科专业代码0809)包括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4个二级学科,应用物理系于2005年获得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获得相应的4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前身是半导体器件物理)在1986年已经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