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 热工学 动力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动力与电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动力与电气工程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1.284 秒)
郑州科技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是郑州科技学院成立最早的院系,前身为郑州科技学院电子工程系,2021年更名为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目前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现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机器人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6个本科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4个专科专业。
河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高级工程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河南煤炭行业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学院先后荣获了“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工程学院先进教学单位”、“河南工程学院文明单位”等称号。
河南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发端于1975年成立的新乡市重工局工人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学院前身为1991年成立的河南机电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是我校办学实力较强,创建时间最早的院系之一。
河南工学院电缆工程学院是全国唯一的电缆特色学院,拥有全国首创的电缆工程、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两个专业,设有电缆工程教研室、电气绝缘教研室和一个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科研人员36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10人,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创新人才1人。
闽南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现设有4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院现有在校生近1300人,近5年就业率达96%以上。
南通理工学院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成立于2016年9月。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船舶电子与电气六个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本科专业。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员工100多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78人。自有专任教师中教授15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20人;博硕士教师7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0人。
营口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源于2013年成立的机电工程系,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辅导员7人,实验员4人,行政人员1人,教学管理人员1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9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职工49人,“双师双能”教师22人,校优秀科技人才3人。学院 1人获得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营口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获得营口市师德标兵称号。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是营口大学园装备制造工程学院,2013年营口理工学院成立机电工程系,由于专业的发展,机电工程系于2016年拆分成机械与动力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2020年更名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艺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
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院源于1952年创建的沈阳电力学校,具有70年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鲜明的能源电力行业特色。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系前身是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于1999年4月成立,同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始招生,开启了专业教育。2003年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办学,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本科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200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招生;电气与控制工程系从2003年开启了本科全日制教育。
武汉晴川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现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机械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机器人实验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数控技术及编程方向)五个本科专业和供用电技术(新能源汽车方向)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600余人。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电气工程二级学科,涉及气体放电、等离子物理、电介质物理等多个方面,是电力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高电压工程系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前身为华中工学院电力系高压教研室,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也是首批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脉冲功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合成试验振荡回路实验室。
《电网技术》杂志社隶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下设《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电网技术》编辑部和广告部。编辑、出版、发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和《电信息》报。受理广告业务、翻译资料、编辑各种资料、书籍、会议文集;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进行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承办技术展览展示会。
国际燃烧学会1954年成立于美国匹茨堡。宗旨:促进燃烧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知识传播。为非营利的国际燃烧和工程界的学术组织。仅设团体会员。各国的全国性燃烧学会或地区性的燃烧学会都可申请作为国际燃烧学会的分会参加该学术组织。至1992年有24个会员组织。每届学术会议有燃烧界近千人参加。
国际内燃机委员会1951年成立于法国巴黎。宗旨:促进科技知识的交流;改进内燃机制造、供应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推动各国内燃机相关组织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通过国际性会议、出版刊物以及该委员会工作组和各国CIMAC组织机构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内燃机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