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相关记录52条 . 查询时间(0.743 秒)
材料表面处理知识汇总。
从固体表面和外界接触的介质及表面材料的三相界面接触角等方面分别对减粘自洁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各种材料表面的亲液、憎液、光催化、改形、改性和表面材料与介质粘附力等减粘自洁机理.阐述了表面减粘自洁材料在多种领域中的应用,提出在研究过程中表面减粘自洁材料面临的一些问题.
研究了球形颗粒被无规地浸没在基质中,具有梯度分界面和光滑分界面的球形颗粒复合物界面层对介电响应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利用第一原理近似,计算了在稀释极限下具有梯度分布界面层复合物的有效介电常数,讨论了其实部和吸收光谱随外加场频率的变化关系。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梯度分布的界面层使复合材料在等离子体共振频率处的有效介电常数的涨落明显减小,吸收谱线明显宽化并伴有“蓝移”现象,梯度界面层能很好地控制等离子体共振...
总结了不同金属材料在低周疲劳过程中典型的晶界、孪晶界、相界和微电子互连界面的损伤开裂行为. 纯Cu中疲劳裂纹萌生的难易顺序为: 小角度晶界、驻留滑移带和大角度晶界. 对于纯Cu与铜合金中退火孪晶界, 是否萌生疲劳裂纹与合金成分有关, 随合金元素的加入降低了层错能, 退火孪晶界相对容易萌生疲劳裂纹. 对于Cu--Ag二元合金, 由于存在不同的晶界和相界面, 是否萌生疲劳裂纹取决于界面两侧晶体的取向差...
分别采用Al2O3与Y2O3为壳型面层材料, 离心铸造了Ti46Al1B(原子分数, %)合金阀门铸件, 通过SEM, XRD以及气体分析等方法, 确定壳型内表面物相组成、铸件与壳型反应层厚度以及合金的进氧情况, 分析了壳型材料与Ti46Al1B合金的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 Y2O3和Al2O3壳型与合金的反应层厚度分别约为90和170μm, 使用Y2O3壳型时铸件进氧少, 其热力学稳定性好于Al...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主要包括激光表面改性、离子注入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和热喷涂等,简述了该4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对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状况分别加以描述,最后总结了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了Fe3Al/18-8扩散焊界面附近的结构特征, 研究了界面扩散反应层厚度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之间的关系, 推导出界面扩散反应层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 Fe3Al/18-8扩散焊界面附近形成FeAl、Fe3Al、Ni3Al和α-Fe (Al)固溶体, 这些相结构有利于促进界面元素的扩散及扩散反应的发生。界面扩散反应层的形成有一定的潜伏时间t0, 反应...
分别采用高温氧化和真空电弧离子镀法在SiC纤维表面制备出C-Al2O3和SiO2-Al2O3复合涂层, 通过真空热压法制备出SiCf/Ni复合材料. 经过850—950℃, 150 h真空热处理后, 复合涂层很好地保护了纤维的完整性, 涂层中的Al2O3层与基体Ni界面结合良好, 有效地阻挡了SiCf/Ni界面处元素互扩散. C- Al2O3涂层的C层出现了扩散现象, 但涂层基本保持完整; SiO...
制备了一系列有实际意义的新型非平衡材料,并用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对新材料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用差分议程法求出了三层以上均质外延生长表面和异质外延生长表面的原子相关函数,并用运动学理论方法求出了这两种表面的低能电子衍射强度;在含Si添加剂的C-B4C-SiC复合材料中发现并确定了三个新相结构;制备出高性能纳米晶复合Ti-B-N薄膜,并在其中发现了立方BN和热处理后薄膜相结构变化的新现象;在急冷凝固...
研究出国家急需的高温磁体,钐钴高温磁体做到500°C时磁能积超过9.5MGOe(兆高奥),低温度系数磁体达到稳定性优于钐钴磁体二分之一的水平(磁性能相同条件下),属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攻克了100吨级钕铁氮磁粉生产线的关键技术,磁粉性能达到:内禀矫顽力>5kOe;剩磁9-10kGs;最大磁能积15-20MGOe,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突破了千吨N53档钕铁硼生产中铸片速凝成型和N55档钕铁硼磁体成分配...
 该成果针对获得了通讯用声表面波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掌握了声表面波器件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完成了两种滤波器的设计:一种为具有叉指叉指换能器的滤波器,另一种为具有纵向谐振耦合换能器的滤波器;完成了SAW器件制备工艺的研究,形成了从器件设计、材料选择、基片处理、镀膜、叉指电极刻蚀、结构分析与测试等声表面波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实验室研制线;制备出中心频率为920MHz的SAW滤波器,性能均达到本课题预定的性能...
本成果针对SAW器件在向高频、高性能、片式化发展趋势,就中高频SAW滤波器关键材料(叉指换能器、ZnO薄膜、金刚石基片),器件设计,滤波器工艺集成与产业化开展了系统研究。采用纳米级金属(Ti、Zr、Ni)过渡层,并通过适量添加Mo等微合金元素,研制出多种具有高抗电迁移和功率耐受性的叉指换能器材料;成功解决Si、金刚石、ZnO、Al多层材料间声匹配问题,获得可用于高频SAW器件制作的高品质材料...
首先,合成了含硫聚氨酯型及环氧、环硫型高折射率有机聚合物基体,其折射率为Nd:1.6~1.70,此基材可作为纳米微粒复合的基底材料。然后,制备了小尺寸的无机纳米微粒,如ZnS、PbS等,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并均匀第复合到高分子材料中,当体相材料中无机纳米微粒的含量达到10%,膜层材料中无机纳米微粒的含量达到60%以上时,该复合材料仍具有很好的可见透光性。纳米微粒经表面修饰后,具有功能性官能团,这样...
该项目的目的就是生产出系列纳米材料表面处理剂,该材料在纳米材料合成初期,能够控制纳米材料的粒径和形状,又能起到避免纳米材料团聚,并能提高纳米材料与高聚物的相溶性和分散性,达到纳米分散的作用。该项目已经生产出亲油型表面处理剂,表面处理无机填料后在高聚物中应用;已经生产出亲水型表面处理剂,表面处理无机填料后用于造纸和水性涂料工业;已经研制出带有双疏集团纳米材料表面处理剂,用于涂料和油漆工业。
弧源-多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是在具有离子束注入源、离子束溅射源、弧源及工件负高压电源等装置中实现的。处理工件表面改性层有较宽过渡层,附着性好,沉积速率高;在工件表面可形成单层或多层氮化物、碳化物、氮-碳化物等改性层;一机可以完成离子镀、离子束混合、离子注入。可用于各类刀具、模具、轴承、牙轮钻、手表、灯具等零件;本技术无公害,有广泛应用前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