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学 水稻相关记录42条 . 查询时间(0.207 秒)
正是春耕农资供应高峰季,记者日前向水稻专家、四川农业大学任万军教授了解到,由其带领的团队历时10多年,研发出的水稻无人机专用高效肥已于2023年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24年3月18日,该项专利落地转让,有望大面积服务于今年水稻生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通过优化不同紫云英生物量下的最佳施氮量,构建了低氮足迹绿肥-水稻生产系统。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管理(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研究首先发现低磷胁迫和磷毒害均通过抑制水稻节间细胞的分裂以降低株高,继而筛选到一个受低磷胁迫诱导的水稻R2R3型MYB转录因子MYB110。该基因突变不影响磷素吸收和积累,却导致水稻株高显著增加且株高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MYB110是水稻磷信号转导网络核心调控因子OsPHR2的靶基因,受OsPHR2正调控并在其下游抑制水稻株高。有意思的是,myb110突变体虽然株高增加、茎秆木质...
土壤是高度异质的介质,土壤中养分、水分和有害物质在时空上往往分布不均。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可以灵活地调整根尖的生长方向或根系的分支模式以获取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但植物根系如何响应分布不均的有毒物质(例如重金属和盐)?其机制如何?目前尚不清楚。
2023年8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精准育种技术创新团队,率先研发出系列新型植物单碱基编辑器pAKBEs。7月31日,相关成果在《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土壤盐碱化是松嫩平原西部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实践证明,种植水稻是改良与利用苏打盐碱地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定量评估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影响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无法明确。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水稻是我国三粮之首,事关国计民生。过去农户常以“水大肥勤不问人”作为水稻种植的金科玉律,导致“化肥依赖症”越来越重。如何实现既保证水稻增产,又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成本,是实现我国水稻绿色可持续生产的必然要求,建立一套高产、高效与环保等多目标并重、简单易推广的施氮量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研究揭示了长期不同施肥后土壤锰氧化物对团聚体中磷组分等的影响,丰富了稻田磷素管理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管理(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水稻是我国三粮之首,年产超2亿吨,其生产事关国计民生。过去农户常以“水大肥勤不问人”作为水稻种植的金科玉律,导致“化肥依赖症”越来越重。我国水稻氮肥年投入630万吨,占全球水稻氮肥消耗总量1/3,活性氮排放超过169万吨,对空气质量和水体环境等造成的负面影响高达氮肥增产收益的52%,严重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因此,如何实现既保证水稻增产,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其环境成本,是...
砷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有毒类金属元素。土壤中砷的化学形态众多,不同形态砷毒性迥异。水稻土在淹水还原条件下砷的有效性提高,微生物介导的砷甲基化增强,产生以二甲基砷(DMAs)为主的有机砷化合物。水稻过量积累DMAs会诱发“直穗病”(又称“旱青立病”),影响结实,造成水稻减产。
植物冠层是作物与外界水、气、热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场所,由于冠层与大气之间存在NH3、NO2双向交换,也会影响到农田氮素循环的部分关键过程。例如,大气活性氮往往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增加土壤氮供应。事实上,大气沉降氮到达农田土壤之前,气态NH3或NO2等也可能直接被冠层吸收进入作物体内。以往研究仅是从界面收集沉降有效态氮总量的角度来定量大气沉降氮的农学效应,很少关注作物冠层对大气活性氮的截留和吸...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是未来气候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氮素作为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然而,在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有关黑土区水稻对不同来源(土壤和肥料)氮素的吸收及其与产量变化关系的研究较少,CO2和温度双升高如何影响水稻根际土壤氮矿化和相关微生物作用机制也仍不清楚。
2022年6月30日-7月1日,德阳市科技特派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所所长蒋开锋研究员,水稻改良中心副主任杨莉副研究员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中心副主任秦俭助理研究员一行到雅安市汉源县、邛崃市、广汉市等地考察了本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及专用粳稻品种示范情况。
2022年4月25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所、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丰产高效水稻覆膜种植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是现代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呈现动态变化,并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内部生长需求的双重影响。铵(NH4+)和硝(NO3-)是植物最为主要的两种氮源。旱地土壤强力的硝化作用促使绝大多数植物主要依赖于NO3-,而淹水或强酸性土壤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如水稻),则主要利用NH4+以及根表硝化作用产生的NO3-。根系主要依靠铵转运蛋白AMTs家族和硝转运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