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耕作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作物耕作学 玉米相关记录77条 . 查询时间(0.28 秒)
“清明”已过,北方春玉米正处于春耕备播的关键时期,西南春玉米陆续播种。总体看,当前北方春播区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实现足墒播种和一播全苗;西南春播区部分地区降雨不足、气温偏高、失墒较快,对春玉米播种出苗不利。针对当前生产形势和气候特点,各地要以“优选良种、分类整地、精细播种、水肥一体、合理增密、防控病虫”为重点,全力抓好玉米春耕春播,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实现增产丰收奠定基础。
粮油作物复合种植是通过创新种植农艺,解决我国粮油争地的矛盾,实现挖潜保供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重要途径。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主体的粮油复合种植技术模式,能在充分发挥根瘤固氮作用及边际效应的同时,有效保证粮油种植效能、效率、效益的最大化,保障粮食作物稳产高产、油料作物扩种保供,是当下我国缓解粮油争地矛盾,稳粮食、挖潜力、保供给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针对豫中南雨养区小麦玉米周年两熟土壤肥力不足,作物水肥需求与气候资源分布错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连续7年的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动态变化,解析了“土壤-作物-大气”系统资源高效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协同机制,评价了不同耕作方式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该区域合理农作制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针对河南省雨养农业区和灌溉区两种不同生态条件,以小麦-玉米周年生产为研究对象,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高产高效协同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为手段,对小麦-玉米周年不同耕作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为探究投入总量固定情况下,肥料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最佳的分配方式,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促进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施肥的理论依据,在垣曲县冬小麦复播夏玉米田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施肥投入参考当地农户常规施用量即纯氮420 kg/hm2。以小麦/玉米两季肥料分配比为主区,设置3个水平126/294,210/210,294/126 kg/hm2;副区为小麦季基肥与...
为系统研究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动态特征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响应,遴选适应于黄土高原半湿润农作区种植方式,于2017-2018年在甘肃省华亭市朱家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田间定位试验,测定了露地平播(CK)、全膜覆盖平播(WM)、半膜覆盖平播(HM)、隔沟覆膜垄播(MRM)、全膜双垄沟播(WRF)和秸秆覆盖沟播(SM)6种不同种植方式0~100 cm土壤水分和0~25 cm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垂直变化及年际变...
针对河北省地下水压采区水资源严重亏缺和区域春玉米如何高效用水的问题,研究了秋季实施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以先玉335为材料,在大口期灌水75 mm(W)和雨养旱作(R)2种条件下,设置土下无孔地膜覆盖(PM)、有孔土下地膜覆盖(P0M)、玉米秸秆覆盖(SM)、常规露地(NP)等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土壤耗水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旱作条件下,土下地膜覆盖产...
为探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大豆叶片叶绿体及光合荧光特性对荫蔽的响应,本研究选用南豆12、桂夏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大豆单作(CK)、单行玉米行间套作大豆(A1)和两行玉米带间套作大豆(A2)3个处理,分析大豆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CK相比,套作玉米荫蔽下两品种大豆叶片叶绿体基粒厚度、基粒面积/叶绿体面积、淀粉粒面积和淀粉粒面积/叶绿体面积增加,且荫蔽下南豆12基粒厚度和淀粉粒面...
为了探明玉米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的萌芽出苗与苗期生理效应,为全苗、齐苗和壮苗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种子大小(大、中、小粒)与播种深度(2,6,10 cm)对玉米萌芽出苗、苗期光合特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中粒种较小粒种出苗率高而整齐;播种深度增加,种子破土、出苗时间延迟,出苗率降低,尤其是小粒种,且播种深度对田间出苗率影响更为显著。大、中粒种与小粒种相比,苗期的...
为明确适宜套作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以套作减产率较高的玉米品种(珍禾玉1号、众望玉18)、套作减产率较低的玉米品种(荣玉1210)为试验材料,设置套作和单作两种种植模式,利用13C同位素示踪法,研究适宜套作玉米品种在套作模式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套作减产率较高的玉米品种在套作与单作条件下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减产率为20.40%,而套作减产率较低的玉米...
选择3个不同玉米品种(登海605、川单418、成单30)和3个不同大豆播期(5月20日、6月5日、6月20日),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我国西南丘陵地区油菜收获后接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群体结构与产量表现。结果表明:3个不同玉米品种与大豆复种,株型较紧凑的玉米品种(登海605)产量最高,达到8 788.50 kg.hm-2,且该品种搭配下大豆生长带透光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大豆农艺性状各指标表现较...
通过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优化试验,筛选出兼顾大豆与玉米产量和产值的行比模式为玉米/大豆1:2间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豆与玉米的株行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株距、大豆行距及大豆与玉米间行距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各因素及其互作对大豆与玉米复合产值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玉米与大豆1:2间作种植模式下最佳的株行距配置组合为大豆与大豆行距25 cm,大豆与玉米行距30 cm,大豆...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施氮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促进了大豆根瘤生长和地上部物质积累,提高了大豆的根瘤固氮能力、光合生产能力和籽粒产量。玉豆一体化施氮相对大豆穴施显著提高了大豆地下部根系和根瘤的干重、单株根瘤固氮潜力和地上部茎叶生物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籽粒产量,降低了叶片的蒸腾速率,以距窄行玉米15~30 cm施氮增产效...
基于西北夏玉米生产实际和降雨特征,用自制模拟降雨器,于2010年6—9月研究了250、350和450 mm模拟雨量下翻耕、免耕、免耕覆盖对夏玉米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6—9月250 mm雨量下免耕水分利用效率比翻耕高26%,产量比翻耕高16.5%;350 mm雨量下免耕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分别比翻耕高17.6%和6.1%;在450 mm雨量下免耕的蓄水效应低于翻耕,水分利用效率...
“吉农大935”是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吉林省2009—2010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1 7289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06%。2010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0 8099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07%。该品种具有耐密性好、丰产性好、容重高、品质优、抗病性较强等特点。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