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作物学 育种相关记录411条 . 查询时间(0.11 秒)
海南育种科研基地面向国家南繁种业战略需求,“聚焦C4,兼顾C3”,重点开展南繁C4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及创新利用,南繁单倍体育种与种业技术服务等研究。承担广东省南繁服务中心、广东省甘蔗种质资源库、农业农村部广东甘蔗种质野外观测实验站、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三亚研究基地、全国甘蔗育种及杂交制种职能,提供种子质量、转基因生物安全与农产品检验检测、科学普及、教育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推动打造“南繁硅谷”。
甘蔗育种研究室立足于广东甘蔗产业需求,服务于全国,面向世界,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甘蔗育种研究队伍。致力于甘蔗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杂交制种技术、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优异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应用、健康种苗繁育与产业服务等甘蔗育种科学研究。构建甘蔗“育繁推服”全链条一体化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为甘蔗种业强“芯”,为国家食糖安全贡献科技力量。
20世纪50年代,云南农业大学留美归国学者任运祥教授开启了薯类作物的研究,创造了亩产万斤的甘薯全国纪录。云南农业大学薯类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10月,负责人为郭华春教授。历经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薯类作物研究专业单位。同时也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西南高产高效栽培岗位”、“云南省薯类生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省级薯类昆明种质资源圃”、“云南省马铃薯产业体系...
甘薯遗传育种是本所(院)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曾获得令人瞩目的科研实绩,1984甘薯遗传育种研究室建室以来,保持和发扬了老一辈科学家务实严谨的优良传统,工作成绩卓越,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棉花遗传育种研究室成立于1959年,是原山东省棉花研究所最早成立的研究室之一。本室现有固定科技人员11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4人, 4人具有博士学位。遗传育种室依托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棉花转基因育种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主要开展棉花特异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主要性状QTL定位和功能基因发掘研究。近10年来,共承担完成...
棉花分子育种研究室成立于2009年,是在分子育种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抽调原遗传育种研究室部分科技人员组建成立的新研究科室。本室现有固定科技人员15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高级农艺师)5人,有6人具有博士学位。依托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转基因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主要开展棉花种质创新和分子育种研究。
优异种质创制及高效育种体系在彩棉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袁隆平、陈洪新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初版,1998年重版。该书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4年获国家图书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书还被列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十大著作”之一,是本世纪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一大科研成果的学术专著。本书是我国最有权威性的农业学术专著之一,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概况和主要成就。全书系统地论述了水稻杂种优势,...
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导致基因重组,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类型,为选择提供极其丰富的材料。
桑树育种研究团队,率先开展大规模果桑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创新研究,建立了首个果桑种质资源圃及数据库,为果桑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育种素材;从国内外收集及引进了果桑资源600余份,构建了果桑种质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首创了秋水仙碱诱导杂种实生苗创制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的技术,成功创制了300余份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首次提出了果桑优质高产育种目标,并采用杂交、化学诱变等多种育种手段和定向培育相结合育成了 ‘粤...
以服务“三农”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紧密围绕水稻优良种质的发掘、鉴定、评价和聚合多个优良性状的育种研究和创新利用,紧扣水稻产业,推进科研工作和成果转化。
研究室历史悠久,其前身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稻生态育种科学家黄耀祥研究员创立的“遗传综合技术育种研究室”,历经了50年代的“矮化育种”、70年代“丛化育种”、80年代的“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90年代“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育种”四个“株型育种”阶段,创建了富有实践性的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并发明了可促进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成效的 “组群筛选法”。至1995年,育成了广场矮、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生物信息与大数据育种研究室现有成员6名,其中,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4名(青年研究员1名),研究实习员1名。研究室开发和运用生物信息学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开展水稻遗传育种相关研究,结合比较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表型组学、合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水稻生长发育、杂种优势、抗逆以及野生稻驯化的分子调控和进化机制,挖掘水稻优势性状的分子标记,创制优良种质,为水稻遗传育种与改良提供重要信...
近三年来,承担各级项目22项,标记定位水稻重要性状相关基因超过300个,克隆和功能验证基因18个,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创建一批优良水稻种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本研究团队主要在黄淮稻区水稻优质、高产、抗病、氮高效利用、抗除草剂等分子设计育种、抗虫转基因育种、重要功能基因鉴定及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等相关领域开展研究,着力于培育少施化肥、少打农药、适于黄淮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发展代换系群体、建立经济有效的分子标记,克隆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