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知识要闻 振荡器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184 秒)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祝宁华院士和李明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解决了光电振荡器集成化与谐振模式调控的难题,在新型和集成化光电振荡器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团队突破了光电振荡器模式建立时间的限制,实现了快速扫频微波信号的直接产生。在光电混合振荡系统中首次观测到宇称时间对称现象,并基于该机理研制出无滤波器、单模工作的光电振荡器。提出了环腔开放的新型随机光电振荡器,利用随机分布的瑞利散射作为反馈机制...
上海光源中心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理论提出了一种产生涡旋X光的方法。
2023年7月20日,上海光源中心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理论提出了一种产生涡旋X光的方法。研究表明,仅仅通过增益失谐的调节,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的输出就可以从传统的高斯光变为涡旋光。相关成果以“Generating X-rays with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in a free-electron laser oscilla...
上海光源科学中心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理论提出了一种产生涡旋X光的方法。研究表明,仅仅通过增益失谐的调节,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的输出就可以从传统的高斯光变为涡旋光。2021年7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Generating X-rays with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in a free-electron laser osci...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微波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宽频化、低功耗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在通讯、雷达、导航、遥感、以及医疗等领域,微波振荡器一直是微波系统不可替代的核心器件。然而,当前主流的微波振荡器,包括耿氏二极管振荡器、三极管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等,受限于诸如工作频率的调节范围较小(<20%)、器件尺寸较大(微米量级)、很难实现微弱信号(微瓦以下)的高效检测等问题,影响在未来新型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所18室超快激光团队在高功率飞秒振荡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并于2019年8月14日在国际光学期刊Applied Physics B上发表论文《Diode-pumped Yb:KGW laser with 73 fs pulse and 0.72 MW peak power based on Kerr-lens mode locking》。文章第一作者为超快激光团队孟祥昊博...
2018年11月7日,同济大学刘要稳教授应邀访问物理学院并作题为“自旋转矩振荡器”的报告。报告由物理学院颜世申教授主持。物理学院多名教师和二十余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参加报告。报告中,刘要稳教授主要介绍了其课题组在自旋转矩振荡器方面的工作:一是自由层和极化层相互垂直的Perp-STNO振荡器,其发展了一个“类单摆”理论模型来描述,并研究了多个Perp-STNO的串并联同步问题,以及采用电场辅助下频率...
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近期的一项实验中,一种微波谐振器与金属微鼓振动发生了耦合作用,通过主动冷却近乎量子力学所允许的最低能量的机械运动,微鼓可以变成一个能够塑造微波状态的量子库。该发现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纳斯博特·伯尼尔博士和阿列克谢·费奥法诺夫博士在英国剑桥大学理论家安德烈亚斯·努内坎普博士的支持下,主导了EPB的托拜厄斯·基彭贝格光子和量子测量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项目的支持下,经过努力探索,制备成功RF MEMS振荡器
振荡器是一种将直流信号转化为具有一定频率交流信号的电子元件,在电子工业、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迅速发展,对振荡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同时,移动通讯也向高频化和宽频化发展,目前商用的LC振荡器体积大(微米量级)、频率较低(如GPS:1.6 GHz;GSM: 850 MHz;WCDMA:2 GHz)、并且频率调节范围小(<20%)。因此,寻找具...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长期开展自由电子激光物理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等能量电子束团驱动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的概念。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08, 034802 (2012))上发表。
IDT3C02 振荡器采用 IDT 专利的 CMOS 振荡器技术,可以用一个 100ppm 及以下频率精度的单片 CMOS IC 取代基于石英晶体的振荡器,并采用非常薄的外形,而无需使用任何机械频率源或锁相环(PLL)。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杰夫·海斯第及其同事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他们通过合并群体效应制成了新型细菌振荡器。不过,该振动器不是典型的时钟,它既没有石英机芯,也没有旋转的秒针,它的“心脏”是一群经基因工程改造的菌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