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学 中山大学相关记录134条 . 查询时间(0.359 秒)
肝癌细胞的能量代谢谱研究,对于阐明肝癌细胞的能量代谢调控并探索对应靶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2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吴斌教授团队等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在线发表题为“Aerobic glycolysis enhances HBx-init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genes...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由遗传缺陷、心肺疾病或病毒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学特征表现为肺血管内膜增殖伴炎症反应和肺小动脉的异位平滑肌覆盖。这些异常的血管重构现象会导致肺血管壁增厚、顺应性降低、管腔进行性狭窄乃至闭塞,造成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继而发展为右心室肥厚和不可逆转的右心功能衰竭,乃至死亡。针对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特征,虽然...
成纤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数量最丰富的间质细胞,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参与者,然而无差别耗竭成纤维细胞反而会促进肿瘤进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和苏士成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 CD10+GPR77+ CAF新亚群可通过改变肿瘤干细胞微环境维持肿瘤细胞干性,引起化疗抵抗。2022年11月19日,孙逸仙纪念医院苏士成教授团队揭示了非白细胞表达Fcγ受体介导促癌信号的新机制,研究成果于2022年...
2022年11月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匡铭教授团队与精准医学研究院林水宾教授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Targeting tumor-intrinsic N7-methylguanosine tRNA modification inhibits MDSC recruitment and improves anti-PD-1 efficacy”发表于英国胃肠病学会会刊、胃肠领域顶级期刊G...
鱼类为代表的海水养殖业正在向工业化转型升级,而日益严重的病害和水产品安全问题正成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性障碍之一。弧菌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是海洋环境的优势种群,我国主养的海水鱼类如大黄鱼、鲆鲽类、石斑鱼等都饱受弧菌病的困扰。根据《202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石斑鱼2021年养殖产量已达20万吨,占国际石斑鱼养殖产量的80%以上,在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产量中位列第三,我国现已...
2022年11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邱伟、蔡蔚团队联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王海教授等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Nano上发表题为“Neutrophil Nanovesicle Protects Against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through Enhancing Myelin Clearance by Microgli...
中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是世界上温带动植物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阐明横断山脉中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机制一直是进化生物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目前对于横断山脉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进化的研究仍然不十分充分,尤其是对该区域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如何形成的研究更是鲜有报导。
TP53 (p53)是最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对于维持细胞基因组完整性至关重要。为应对 DNA 损伤,p53 蛋白被激活并作为转录因子调控大量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微RNA(miRNA)和长非编码RNA(lncRNA)等的表达。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了p53调控的LTR逆转座子衍生的lncRNA(LTR-lncRNA)促进DNA同源重组修复的新功能(EMBO Reports, 2019)。有趣的是,2022年...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是一种2022年来新发现的蝙蝠源冠状病毒,可导致仔猪严重腹泻、脱水和死亡。2017年,SADS-CoV由曹永长教授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分离并报道,随后该病毒从广东省蔓延到邻近的福建和江西等省份,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组分以达到维持细胞内正常生理活动及稳态的一种细胞代谢过程,在调控生命稳态和细胞生长发育中起到了重...
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所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导致全球超过600万人死亡,对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造成了破坏性影响。然而,针对COVID-19的特异性药物仍较缺乏,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对SARS-CoV-2引起呼吸系统...
2022年来,中山大学组织了多次南海科学考察活动,生命科学学院谢强教授研究组参与了2018‒2019年赴西沙群岛的两个航次。经研究发现,采自于西沙群岛羚羊礁(属永乐群岛)和永兴岛(属宣德群岛)的一种海生昆虫为涯蝽科的新物种,同时这也是涯蝽科昆虫在中国境内首次被发现,为中国新记录科。根据其分布地点,该新物种被命名为西沙涯蝽Corallocoris xishaensis。该物种的发现,标志...
淋巴细胞通过V(D)J 重排机制产生高度多样的抗原识别受体是有颌类脊椎动物特异性识别和防御外界各种病原体的分子基础。V(D)J重排激活酶RAG1/RAG2复合物通过识别并促进抗体基因簇上有限的V、D、J基因片段的重新组合,产生几乎无限的抗体分子,是生命从低等向高等演化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V(D)J重排仅在有颌类脊椎动物中存在,关于该机制是如何起源及演化的,一直是免疫学家和演化生物学家共同关注的前沿...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s)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通过招募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致病靶蛋白,具有攻克“不可成药”靶点的巨大潜力。然而,PROTAC分子三元组结构特性导致其较高的分子量进而使其成药性的优化变得极具挑战。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副总工杨跃东教授团队联合星药科技研发团队,依托“天河二号”凭借其在超算、AI和生物制药的交叉研究及深度融合的经验,充分结合基于强化学习的分子生成和基于物理的分...
2022年10月12日,由于发病机制不明,葡萄膜炎的治疗仍面临挑战。2022年10月4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苏文如教授团队相关最新研究成果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揭示了PIM1可能是葡萄膜炎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其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索葡萄膜炎疾病的新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2022年10月1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杨扬教授团队和生物治疗中心张琪教授、陈文捷教授团队合作在中科院一区期刊Biomaterials(IF=15.304)发表了题为“Injectable adhesive hemostatic gel with tumor acidity neutralizer and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lyase for...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