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土壤学相关记录8193条 . 查询时间(4.026 秒)
以不同类型的筇竹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生长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其生长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筇竹生长从高到低排序为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筇竹-柳杉混交林、筇竹纯林,其中筇竹-黄皮树混交林中筇竹平均地径、胸径、高度大小达到了13.74mm、7.74mm、2.63m,分别较纯林提高了9.9%、24.6%、19.5%。3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干巴菌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的菌根食用菌,目前无法进行人工栽培,因此确定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的土壤环境对于其人工栽培的实现极为关键。为了解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有效态微量元素特征,本研究以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有效态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并根据综合得分模型计算出所有样地的综合主成分值,将其按综合...
为改善长沙稻作烟区土壤环境,提升植烟土壤质量。通过大田试验,设置粉垄深耕(T1)1个处理和铧式犁翻耕(T2)、直接旋耕(T3)2个常规对照,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长沙稻作烟区土壤物理特性及烤烟根系干、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深耕明显改善了土壤表层物理结构,在0~30 cm耕层总体范围内,T1粉垄深耕处理与T3常规处理(当地耕作方式)相比,2018年容重、紧实度平均下降8.80%,29.70%,孔隙...
为研究伴生麦与普通小麦在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的差异,以普通小麦品种矮抗58和3个伴生麦品种W14、W15、W18为供试材料进行研究。设置水分处理(主区)和施氮量(副区)的裂区试验,其中水分处理设正常水分和渍水2个水平,施氮量设置不施氮(N0)、正常施氮(225 kg/hm2,即N225)和过量施氮(300 kg/hm2,即N300)3个水平,结果表明,正常水肥管理下,伴生麦的分蘖数较多且茎粗较小...
【目的】 研究稻壳生物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特性,为其作为添加剂进行炭基肥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 以稻壳为原料,在500℃无氧条件下热解制备稻壳生物炭(RBC),并采用3种工艺制备铁改性稻壳生物炭 (FDRBC、FWRBC和FWBC)。利用比表面积测定仪 (BET) 和扫描电镜 (SEM)、X射线衍射 (XRD)、傅立叶红外光谱 (FT-IR) 等技术对稻壳炭和3种铁改...
【目的】 猕猴桃为喜氯作物,充足的含氯肥料能提高猕猴桃产量。研究猕猴桃的适宜含氯肥料用量,及过量施用含氯肥料是否会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及其后效,为猕猴桃园合理施用含氯肥料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猕猴桃 (Actinidia deliciosa) 园设置不同用量含氯化肥试验,共设5个施氯水平0 (Cl-0)、170 (Cl-170)、340 (Cl-340)、910 (Cl-910)、1480...
【目的】 提高土壤有机碳水平对提升农田生产力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比较施肥影响下相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性稻田和旱地土壤的总有机碳 (TOC) 及其组分的积累差异,以深入理解红壤有机碳的固持及稳定机制。 【方法】 稻田和旱地长期施肥试验分别始于1981和1986年,包含CK (不施肥对照)、NPK (施氮磷钾化肥) 和NPKM (有机无机肥配施) 3个处理,在2017年晚稻和晚玉米...
【目的】 探究生物炭配施化肥对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 (MBC、MBN) 含量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影响团聚体胞外酶活性变化的主控因素,为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田间微区试验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基地进行,供试土壤为石灰性潮土。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 (CK)、单施化肥 (NPK)、单施生物炭 (BC) 和生物炭配施化肥 (BC+NPK),生物炭是以花生壳为原料高温裂解制备...
【目的】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缺磷常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磷素施用次数对花后小麦旗叶和穗部维持光合效能及胚乳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冬小麦品种‘新冬23号’和‘新冬20号’为试验材料开展裂区田间试验。设干旱胁迫 (DT,灌水量为5625 m3/hm2) 和适水灌溉 (WT,灌水量为9000 m3/hm2) 两个水分处理;每个水分条件下,设...
为建立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肥料施用方式,在提出一种水稻点深施肥方式基础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了全层施肥、侧深施肥和点深施肥的产量与氮肥利用率及其形成机制。点深施肥较侧深施肥和全层施肥分别增产10.20%,15.12%,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增加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高效叶面积指数基本上呈点深施肥 > 侧深施肥 > 全层施肥的趋势。点深施肥的根总...
【目的】 土壤紧实胁迫破坏土体理化性质,阻碍作物根系生长,降低作物产量,是限制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世界性难题。根系形态结构决定了植物对土壤资源的探索能力及其对胁迫环境的适应性。讨论紧实胁迫下植物根系–土壤的相互作用,综述国内外关于根系通过形态和生理改变等根系生物学潜力的发挥提高对紧实胁迫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主要进展 土壤紧实胁迫增加根系穿透阻力,限制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获取。植物根系会从形态和...
为探索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2种农田措施对水稻-小麦(稻麦)轮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阐释其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7年稻麦轮作长期定位监测试验,设置无肥空白(CK)、常规施肥(RT)、秸秆还田+常规施肥(RS)和秸秆还田+缓释肥(SS)4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索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控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目的】 氮素利用率低严重制约我国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不同供锌水平对苹果砧木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光合作用、13C同化与分配和15N吸收、利用与分配的影响,探究锌对苹果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机制,为苹果生产中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进行砂培试验,试验周期为30天。设置Zn0、Zn2、Zn4、Zn8、Zn16 (分别相当于0、2.0、4.0、8....
为探究植烟棕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碳转化酶活性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规律,以始于2009年的土壤肥力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化肥有机肥配施(T2)和单施有机肥(T3)4种田间试验处理。结果表明:较CK、T1处理,T2、T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有机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碳库管理指数(CPMI)以及纤维素...
为探讨稻秆还田方式对油菜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昌本部网室,选择2个不同地点、pH值差异较大的水稻土,设置稻秆不还田(CK)、稻秆焚烧后灰烬与土壤混匀还田(焚烧)、稻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翻压)、稻秆粉碎后覆盖还田(覆盖)4个处理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稻秆还田能增加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其中以覆盖处理最好,相比CK,...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