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小麦相关记录344条 . 查询时间(0.166 秒)
2023年来,农田、林地等内陆土壤生态系统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地表径流、污水灌溉、农业设施(农用地膜等)、肥料施用(污泥、有机肥等),以及大气沉降等是内陆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土壤中微塑料不仅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带来潜在的环境健康风险,也影响土壤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中微塑料能否直接进入作物,以及其对作物的相关毒性效应等方面研究需引起重视。
标准名称:小麦玉米“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技术规范 第4部分:耕层地力提升与科学施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土壤小麦赤霉病菌含量的方法。
2022年5月12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组织,邀请南京农业大学姜东教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高春保研究员、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何庆才研究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李伯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王涛研究员、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刘代银研究员和德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王世茂研究员,对位于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的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百亩示范方进行实产验收。新华社、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人民网对本...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东营调研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利用作物生长模型DSSAT提出华北平原滴灌冬小麦的最优施氮量,为滴灌冬小麦氮素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21年7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点敲除小麦品种郑麦7698中的 TaARE1 基因,获得了具有高产和氮高效利用潜力的小麦新种质,为培育资源高效利用小麦品种提供了新途径,对于减少氮肥施用量,增加小麦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7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植物学报(Jo...
2021年5月13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在漯河组织召开了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860全产业链构建现场观摩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院长张新友,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乔彦强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省份和小麦主产区,以仅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以上的粮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但因降水量分布不均,作物阶段性水分亏缺严重,影响作物高产、稳产。针对这一问题,项目组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进行了近十年的土壤耕作保墒、土壤结构改良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技术成果在河南省褐土和潮土区进行了大面...
2021年4月16日,院作物所主持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益性科技攻关类)“小麦籽粒锌营养强化肥料运筹技术研究与示范”在济南通过专家鉴定验收。院科技管理处王传增科长,作物所王旭清副所长、科研管理科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目的】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拔节期不同量氮肥追施对来源于西藏高原生态区和北部冬麦生态区的冬小麦材料氮素积累、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在不同生态区冬小麦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方法】 大田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来源于西藏高原生态区的冬小麦材料藏冬25号、肥麦和来源于北部冬麦生态区的冬小麦材料08RH66B、09RH32B;B因素为拔节期追施氮量,分别为N 75和...
【目的】 在“化肥零增长”背景下,探究磷肥减施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为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磷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湖北和浙江麦区,采用种肥同播技术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1) 不施磷肥 (CK);2) 习惯施磷量 (FP);3) 习惯施磷量80% (P80);4) 习惯施磷量60% (P60);5) 习惯施磷量60%+解磷菌剂 (PB60)。分别在2019、2020...
【目的】 分析不同用量有机肥氮和化肥氮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升小麦品质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方法】 不同氮肥类型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山东陵县,始于2006年。肥料分为有机肥氮和化肥氮两大类,用量均设定为0、60、120、180、240、300、360、420、500、600 kg/hm2。2018年取样测定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了长期施用不同量有机肥氮和...
2020年12月9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委托中国农学会组织有关专家成立成果评价专家组,对我院主持完成的“黄淮海东部小麦玉米周年丰产高效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国农业大学康绍忠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春江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梅旭荣研究员、河北农业大学马峙英教授、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赵明研究员、中国热带农科院南亚热带作物所徐明岗研究员、内蒙古农牧科学院路战远研究员、辽宁省农业...
为研究伴生麦与普通小麦在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的差异,以普通小麦品种矮抗58和3个伴生麦品种W14、W15、W18为供试材料进行研究。设置水分处理(主区)和施氮量(副区)的裂区试验,其中水分处理设正常水分和渍水2个水平,施氮量设置不施氮(N0)、正常施氮(225 kg/hm2,即N225)和过量施氮(300 kg/hm2,即N300)3个水平,结果表明,正常水肥管理下,伴生麦的分蘖数较多且茎粗较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