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小麦生长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58 秒)
2023年来,农田、林地等内陆土壤生态系统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地表径流、污水灌溉、农业设施(农用地膜等)、肥料施用(污泥、有机肥等),以及大气沉降等是内陆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土壤中微塑料不仅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带来潜在的环境健康风险,也影响土壤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中微塑料能否直接进入作物,以及其对作物的相关毒性效应等方面研究需引起重视。
【目的】 通过大田试验筛选山东省适宜于小麦生长的缓/控释尿素,并初步研究其氮素高效利用的机制。 【方法】 选用的肥料产品有4种,包括树脂包膜尿素 (PCU)、多肽尿素 (PPU)、脲甲醛尿素 (UF) 和本实验室制备的树脂包膜与脲酶抑制剂结合型控释尿素 (CHQ),以普通尿素和不施氮肥为对照,分别在山东潍坊和泰安进行田间试验,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号’,普通尿素按1∶1比例基施和追施...
通过评价AquaCrop模型对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土壤水分、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模拟效果,为AquaCrop模型在覆膜条件下的校准和应用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不覆盖(CK)和白色地膜覆盖(PM)两个处理,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年在陕西杨凌进行田间试验,利用2014—2015年度试验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利用2013—2014年度和2015...
在紫色土丘陵区连续6年进行秸秆覆盖试验的"旱三熟"农田系统中,于2012年12月—2013年4月小麦生长季内对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并对小麦根系生物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以分析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S)和秸秆覆盖+腐熟剂(SD)处理分别比对照(CK)增加了45.0%和29.4%.曲线估计表明,土壤呼吸作用与根...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全翻耕、常规耕作、免耕、全翻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6种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翻耕处理小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3种酶活性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为最高,翻耕处理最低。(2)在小麦成熟期,土壤脱...
设置0(对照)、20、60和100 g·kg-1 3个底泥施用量水平,研究施用底泥对冬小麦籽粒Cd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0和100 g·kg-1底泥施用处理小麦穗质量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对照(P<0.05)。各处理间小麦籽粒Cd含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用底泥并没有显著改变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 和放线菌的数量。整个培养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IAWCD)以及...
通过不同地力条件下的田间试验,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动态监测了变量施肥和传统施肥条件下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变化,并根据由冠层光谱反射率计算的植被指数分析了不同施肥条件对小麦长势、色素含量、水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量施肥和传统施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基本相同,但变量施肥显著降低了肥料施用量,在三块不同地力的小区,变量施肥比传统施肥分别节约施肥量15.7%、68.0%和85.6%;施用拔节...
[ 目的] 探讨P、Zn 组合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机理。[ 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砂姜黑土中P、Zn 配施对小麦生长期产量以及籽粒氮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 结果表明, 小麦苗期和抽穗期P、Zn 呈协同关系, 成熟期明显出现P、Zn 拮抗。适当的P、Zn 配比有利于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加。P0 .3Zn0 .2 处理的产量最高, 与其他处理间在0 .05 水平有差异,P0 .3Zn0...
[ 目的] 合理利用秦淮河河底淤泥。[ 方法] 将秦淮河底泥与农田土按照4∶0 、3∶1 、2∶2 、1∶3 、0∶4 混匀进行发芽率试验和盆栽试验, 研究施用秦淮河底泥对田间土壤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结果] 加入少量的底泥能够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随着底泥用量的增加, 发芽率呈下降趋势, 芽高呈增长的趋势。当农田土与底泥比例为3∶1 时, 小麦的各项生长指标最好, 但随着底泥用量的增加, 小...
大田试验研究补充灌水、施N 肥与秸讦覆盖对冬小麦根系和地上部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 明,施N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效应最明显,单独覆盖秸秆或补死灌水基本无效甚至出现副作手: 施 N 粑和秸秆覆盖可促进冬小麦根系发育和地上部生物量累积。耳巴料供应充足时覆盖秸秆对冬小麦根系的怍苇与永分状况有关,土壤水分胁迫下秸秆覆盖效果不明显,此时施用 肥甚至出现一定受效应: 承分充足与否,麓\ 肥...
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生长期土壤固定态铵和微生物N 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入基肥后土壤固定态铵显著 上升,春季后固定态铵显著下降,至扬花期降至最低点。作物生长后期随吸N量的降低,各施肥处理固定态铵含量约升至播前水平。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微生物N呈明显季节变化,施基肥后短期内有所升高,且春季施肥后出现第2次升高,至扬花期土壤微生物N 降至最低点,至生长后期重新回升。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C 、N 比肥料组合(玉米秸秆+ 尿素)对肥料N 生物固定、释放及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组合的C 、N 比越高,土壤微生物对肥料N 的固定量越大,但其释放率逐渐降低;肥料组合的C 、N 比越高,对土壤NO -3 唱N 的抑制作用越大;麦田玉米秸秆还田时,调整其C/ N ≤20 为宜。
数值分类表明 ,分离自西北半干旱地区的 9株黄芪根瘤菌构成一个独立的表观群。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DNA同源性及 16 S r DNA全序列分析。 9株菌的 G +C mol%在 5 9.1~ 6 0 .3之间 ;群内 DNA同源性为 81.5 %~91.0 % ,大于 70 % ;中心菌株 SH2 90 B与各已知种模式菌株 DNA同源性在 10 .5 %~ 6 3.0 % ,小于 70 %。 S...
不同耕作措施下冬小麦生长季农田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及其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通过控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形成不同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群体结构,测定了抽穗到成熟期间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及垂直分布、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研究表明,不同处理小麦冠层对PAR的截获量差异较小(小于15.7%),但冠层上部(60~80 cm)的PAR截获量和生长后期PAR转化效率差异明显(100.7%和63.7%),与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变化一致,可见土壤水分是通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