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工程 催化相关记录87条 . 查询时间(0.284 秒)
氧化物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是多相催化剂中最为普遍且被广泛应用的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SMSI)以及载体表面缺陷(空位、台阶等)通常被认为是贵金属原子锚定在可还原氧化物(TiO2、CeO2)载体表面的关键因素。贺泓院士团队与昆明理工大学宁平-李凯教授团队、香港城市大学曾晓成教授团队、宾夕法尼亚大学Joseph S. Francisco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提出...
2024年3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0603组)王峰研究员、罗能超副研究员团队发表光催化生物质精炼的催化剂设计综述性文章,总结了光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助催化剂等因素对生物质精炼中的界面电荷转移和自由基反应的影响,为实现高效、高选择性的光催化生物质精炼提供借鉴。
2024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502组群)包信和院士、傅强研究员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驱动In2O3颗粒在CO2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单分散为高活性InOx纳米层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催化-气敏机理光电检测三硝基甲苯的方法,该方法涉及的装置是由陶瓷基底、电极、催化-气敏材料、电源、电流表和光源组成,利用电流式传感器中的催化-气敏材料的催化性能与气敏性能,使用波长范围在200-800?nm之间的光照射催化-气敏材料,激发催化-气敏材料的电子,使得催化-气敏材料能将TNT蒸气分子降解为小分子,通过电流式传感器电流信号的改变实现对三硝基甲苯分子的检测,检测限达到2?...
2024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Anna Zimina博士等合作,利用火焰喷射裂解法(FSP)构建了锚定在SiO2上的单位点Zr物种,该Cu/Zr-SiO2催化剂在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遵循“RWGS-CO hydro”路径,与传统的ZrO2纳米颗粒上的“甲酸盐...
高效光电催化氨氧化反应对于太阳能制氢和氨氮废水整治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光电催化氨氧化反应主要集中于自由基介导的间接氨氧化策略,往往需要过量的氧化还原媒介(例如过硫酸盐),导致低的电流效率。因此,如何实现高效光电催化直接氨氧化反应仍十分具有挑战性。 
亚纳米尺度下原子级分散的金属活性中心通常具有较强的C-H键活化能力,因其具有高表面能和热力学不稳定性,在烷烃脱氢等高温催化反应中较易烧结形成较大的纳米颗粒,从而降低催化性能。因此,开发热稳定性高的烷烃脱氢催化材料是烷烃脱氢领域的焦点。2023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阳、副研究员刁江勇、特别研究助理博士研究生王琳琳、研究员王晓辉,联合北京大学教授马丁、香港...
亚纳米尺度下原子级分散的金属活性中心通常具有较强的C-H键活化能力,但由于其具有高表面能和热力学不稳定性,在烷烃脱氢等高温催化反应中较易烧结形成较大的纳米颗粒,从而降低催化性能。因此开发热稳定性高的烷烃脱氢催化材料是烷烃脱氢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最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洪阳研究员、刁江勇副研究员、特别研究助理王琳琳博士与王晓辉研究员、北京大学马丁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王宁教授...
中空碳球是由外部多孔壳壁和内部空腔组成的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碳材料,其内部空腔引起的空间限域效应,在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影响催化反应的因素较为复杂,如何正确解析及评估空间限域效应对于反应过程的影响仍是一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青岛能源所王光辉研究员联合孙晓岩研究员,通过原位封装的策略制备了三种钯基中空碳球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其在苯酚选择性加氢过程中的性能及空间限域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
碳载单原子催化剂在多相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碳载单原子催化剂合成过程中,大量单原子被嵌入到碳基底或微孔孔道中,引起传质限制,导致催化性能降低。另外,碳载单原子催化剂通常是以纳米/微米级的粉末态存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添加胶黏剂,通过压片、挤条等手段成型,这一过程会导致催化剂孔道堵塞,活性位点包埋,大幅降低催化剂的效率。
和频振动光谱(SFG-VS)是一种二阶非线性光谱技术,具有本征的界面选择性,能够捕捉其他谱学手段难以获取的界面分子信息,被成功应用于各种电化学界面的原位表征研究。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蔺洪振团队长期致力于SFG-VS技术在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和电催化体系研究中的应用。蔺洪振团队与湖南大学王双印团队深入合作,在运用和频光谱原位表征电催化反应体系方面先后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阐释5-羟基糠醛的电催化氧化、苯酚分...
2022年6月13日,过程工程所环境技术与工程研究部谢勇冰青年研究员、曹宏斌研究员与南伊利诺伊大学葛庆峰教授合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方法,系统探究与揭示了氮掺杂缺陷纳米碳(N-DNCs)材料表面臭氧(O3)活化与单线态氧(1O2)的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催化剂表面性质与O3活化活性间的关联。相关工作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
2021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DNL2102组)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团队在合成气转化OXZEO反应活性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双功能催化剂金属氧化物表面配位不饱和金属位点对一氧化碳/氢气(CO/H2)的活化转化反应活性及路径的调控原理。
2022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张涛院士、乔波涛研究员等与太阳能科学利用研究中心(1600组)李仁贵研究员等合作,在单原子光热催化乙炔半加氢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控制单原子与纳米粒子间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的发生条件,实现包覆纳米粒子的同时暴露单原子,构筑Pd1/TiO2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可显著提升乙炔半加氢反应选择性...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活性氧(ROS)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失活和细胞脂质过氧化发生为特征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现在报道的大多数纳米催化铁死亡主要局限于铁基材料。非铁基纳米材料诱导的以ROS增加和GPX4失活的类铁死亡细胞死亡方式很少被探究,对该方面的研究有可能为铁死亡治疗提供更有希望的扩展前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