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遗传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遗传学 大豆相关记录430条 . 查询时间(0.148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侯兴亮团队与广州大学教授孔凡江团队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的资助下,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研究揭示了大豆Dt1介导蔗糖转运调控种子粒重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利:大豆抗逆相关蛋白GmSQLE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近年来大豆供需失衡成为我国农业的重大“卡脖子”问题。基于基因组信息,克隆和解析重要农艺性状关键调控基因对于培育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至关重要。2010年,大豆品种Williams 82的基因组被破译,成为首个大豆参考基因组。随后该基因组被多次更新,已成为广泛应用的大豆参考基因组,极大推动了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解析和分子育种。然而,该基因...
2023年5月10日,中国科学院第四届“科苑名匠”发布活动在京隆重举行,遗传发育所大豆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设计育种团队喜获中国科学院第四届“科苑名匠”称号。大豆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设计育种团队面向我国粮食安全重大需求,聚焦大豆产能提升面临的科技瓶颈,开展系统的大豆功能基因组和分子设计育种工作,团队始终秉承“为中华大豆之崛起而奋斗”精神,“强基础、抓攻关”,在强化我国大豆科技能力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
大豆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子大小和粒重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产量构成的要素之一。然而,人们当前对大豆种子粒重调控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因此挖掘粒重调节基因并解析其分子机制,对培育优质的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2月13日,美国大豆基因组执行委员会(Soybean Genomics Executive Committee, 简称SoyGEC)公布了新一届委员会委员名单,华中农业大学李霞教授当选新一届SoyGEC的国际委员,任期四年,同时也是第一位来自亚洲的委员。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李霞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The B-type response regulator GmRR11d mediates systemic inhibition of symbiotic nodul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细胞分裂素通过B-type类转录因子GmRR11d作为结瘤自调控关键因子,通...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为全球供应了一半以上的植物油和近四分之一的植物蛋白。2022年12月9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对外依赖性高,提升我国大豆产能已经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迫在眉睫的任务。减数分裂同源重组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之一,它不仅确保染色体间的精准分离,也能导致双亲遗传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是遗传多样性的主要来源之一,造就了丰富的表型变异。同时...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型作物,不仅可以作为丰富的蛋白和脂肪来源,同时还可提供有效含量的异黄酮组分,可以降低患癌风险、抵御心血管疾病发生、缓解更年期症状等。高蛋白/高油、高异黄酮大豆品种倍受市场青睐,然而大豆品质和异黄酮含量之间的遗传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开花标志着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是作物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大豆是典型的光周期敏感短日照作物,通过经典遗传学方法,先后已成功克隆了E1、E2、E3、E4、J、qFT12-1等主效基因。大豆中E1基因具有抑制大豆开花的功能,是控制大豆生育期的主要基因。同时,以E1通路相关的基因及机理已经逐步明确。寻求不同类型调控大豆开花的因子,特别是不受光周期影响的遗传因子对于培育广适应性品种尤为重要。
2022年6月30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大豆团队在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题为“GmNAC181 promotes symbiotic nodulation and salt tolerance of nodulation by directly regulating GmNINa expression in soybea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NAC转录因子GmNAC...
大豆是人类食用、家禽和牲畜饲料的主要膳食蛋白。探索增加大豆籽粒蛋白遗传增益的分子方法一直是大豆育种者和遗传学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2022年6月17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大豆中心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Genes and Genomic Selection for Seed Protein...
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是食用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在食品和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我国大豆自给能力的唯一途径是突破单产低的局限性,提高大豆种植的比较效益,其核心是增强大豆品种光能与氮肥利用效率,进而提升大豆综合生产能力。通常认为,大豆可以根瘤固氮,生产中可以不施氮和少施氮,但大豆生长过程中一半的氮素仍需要从土壤中获得,在这个过程中深入解析大豆根系对光照...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吴双教授团队在大豆结瘤中取得重要进展。
大约5000年前,栽培大豆在我国黄淮海区域(北纬32-40度)由野生大豆驯化而来,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发现并应用了两个重要的控制大豆长童期性状的位点J和E6,进而使热带低纬度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得到了快速扩张。目前,巴西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大豆生产国,同时来自于低纬度地区的大豆产量已经超过全世界大豆总产量的一半。然而,大豆是光周期极为敏感的典型短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