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气候学 归因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177 秒)
西风急流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半球以及全球气候演化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距今约2.1万年,是距今最近的典型极冷时期,该时期外部边界条件与工业前时期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受外强迫变化的影响,该时期北半球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特征也存在异常。前人已根据代用指标和模式模拟对LGM时期的西风急流进行了大量的重建工作,并得到了丰富的成果。然而,目...
2023年夏季极端高温热浪席卷华北大地。根据中国气象局报道,2023年6月北京、天津、石家庄均打破了当地观测史上单月高温日数最多纪录。6月21-30日期间,华北地区共有124个国家气象站气温超过40℃。6月22-24日端午节期间,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0℃,为该站观测史上首次40℃三连击。此次高温过程强度强、范围广,对交通安全、人民生命健康、能源供应、农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023年来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2022年也不例外,在这一年里,全球范围诸多地区受到史无前例的高温干旱的影响,其空间范围、持续时间和强度不断突破新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英国气象局的团队2023年11月8日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的一篇新闻与观点文章,从全球角度系统回顾了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由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和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主办的“极端天气气候频发的气候变化背景和归因”研讨会于2023年8月18日在兰州成功举办,来自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等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积雪是内陆高山地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气候变暖影响下的积雪变化可能给相关区域农业水资源安全带来风险。全球气候模式是预测和评估未来积雪变化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多个气候模式模拟的积雪深度在极地和北半球中高纬区存在较大误差,与观测相比,模拟的雪深存在明显峰值滞后现象。目前,对于造成这种较大雪深模拟误差的原因尚不清楚,且现有研究在评价CMIP6模型模...
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热浪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断加剧。中国不仅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研究中国1979-2020年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及其驱动要素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赵亮高工和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黄存瑞课题组合作研究了中国过去 42 年的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时空变化,然后探讨了热浪暴露、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
河流泥沙是关乎土地资源利用、粮食安全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关乎碳源碳汇、土壤养分分配、地球生物化学过程等的重要指示。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几十年来的青藏高原江河源区输沙量以增加趋势为主,冰川、冻土、水文、植被等要素如何影响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影响程度到底如何,均尚不明确。
2021年4月22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东亚气候变化的检测归因研究”启动会在国家气候中心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加拿大气候与环境部、兰州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气象局等单位的秦大河院士、丁一汇院士、张学斌教授、翟盘茂研究员、黄建平教授、江志红教授、姜大膀研究员、张强研究员等专家到会指导。国家气候中心宋连春主任和巢清尘主任出席了...
2020年12月5日至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气候多尺度变化与年代际重大事件的归因及预估”2020年度项目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召开。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耦合模式工作委员会(WGCM)从1995年起开始发起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该计划主要是协调各国气候模式研制团队开展统一的气候数值模拟试验。
针对“全球尺度气候变化与人来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趋势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二者的贡献分别占多少?”这两个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华北电力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吉县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研究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科工组织、奥地利联邦水土保持研究所科学家,历时三年多时间,系统整理了遍布全球各大洲1321个流域研究数据成果,采用元数据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全球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检测和归因是评估气候变化及风险、深化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检测归因的结果尤其是对极端事件的归因结论,可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和适应方案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项目“气候多尺度变化与年代际重大事件的归因及预估”2019年度项目年会于2019年12月11-13日在南京召开。
气候变化的检测归因是历次IPCC评估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归因的目标是检测并量化由外强迫引起的变化,识别人为和自然强迫对气候变化的相对贡献。
我校杨崧教授团队(胡晓明博士为第一作者),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Patrick C. Taylor 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Ming Cai 教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Yi Deng副教授和NASA Sergio Sejas 博士共同合作在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旗下出版的《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Inter...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