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天文学 国家天文台相关记录467条 . 查询时间(0.083 秒)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侯义军等人基于我国自主建设的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的高质量观测数据,对一个黑子半影纤维侵入亮桥并产生倾斜喷流的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NVST的TiO波段观测显示,在该事件中亮桥的西部,有两组半影纤维结构侵入并分别向亮桥两侧延伸(图1)。而同时间的Hɑ和(极)紫外波段观测在同一位置发现了两组喷流,它们在投影位型上与侵入的半影纤维结构非常相似。此外,成像和光谱观测...
近日,国家天文台杨书红研究员等人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题为“Block-induced Complex Structures Building the Flare-productive Solar Active Region 12673”(2017, ApJL, 849, L21)的研究成果荣获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出版社颁发...
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关于表彰优秀课题成果的通知》,台纪委牵头承担的《科研院所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20年课题成果评选三等奖。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太阳高温稀薄大气中冷而密的等离子体,在Hα和极紫外波段表现为日面上的暗纤维结构,而当其位于日面边缘时则表现为明亮的凸出结构(此时亦被称作日珥)。在太阳爆发经典模型中,一个稳定暗条会在特定机制(如磁重联或理想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的作用下失稳爆发,从而触发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严重影响近地空间环境的太阳爆发事件。因此,关于暗条爆发过程的研究对于理解太阳大气磁场演化、太阳爆发活动,进而预测...
近日,我台博士研究生张国印与法国原子能署的Ph. Andre, A. Menshchikov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的王科研究员,合作完成了加利福尼亚分子云中X-shape红外暗星云丝状结构碎裂的研究。“赫谢尔”空间望远镜(Herschel)对银河系近邻分子云的成像巡天(HGBS)(d <500 pc),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冷星际介质(ISM)结构与恒星形成过程之间联系的认识。Herschel的观测结果表明...
太阳耀斑根据是否伴随日冕物质抛射(CME)分为爆发耀斑和受限耀斑两类:爆发耀斑伴随CME的发生,是引起太阳风暴和空间灾害性天气的直接驱动源;受限耀斑不会伴随CME的发生,但对其受限机制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耀斑和CME的关系。目前,人们对决定耀斑爆发属性的本质因素仍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近期,国家天文台项目研究员李婷主导的科研团队建立了目前为止最大的爆发/受限耀斑样本库(包含322个M1.0...
2020年7月20日,eBOSS(拓展的重子振荡光谱巡天)国际合作组向全世界发布最新一批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副研究员王钰婷分别为第一作者的两篇暗能量研究方面的科学论文。基于目前国际上最大规模的星系巡天eBOSS项目,赵公博团队开发新的理论及数据分析方法,利用两类星系样本的交叉关联,在此前从未被探索的距今7亿到18亿光年的宇宙时空范围内,成功测量了宇宙背景膨胀及结构...
类太阳恒星中,高含量的锂元素罕见吗? 类太阳恒星会产生锂元素吗?它发生在恒星演化的哪个阶段?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和Kumar博士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数据及国际GALAH巡天数据发现类太阳恒星经过氦闪后普遍可以产生锂元素,该发现解开了上述谜题。2020年7月6日,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
2020年6月14日,长春站基于自研的千赫兹SLR系统,利用两行根数进行轨道预报,通过搜索距离门、自动校准时间及距离偏差等技术,克服了多云、薄雾等恶劣天气,在2小时的观测时间窗口内,成功获取了低仰角“XX-1”试验卫星的观测数据。截止6月16日,共获取有效观测圈数5圈,单次测距点数最高达98153点,测距精度最小为8.4mm,时间最大偏差为-448.5ms、距离偏差最大为-194.7m,最低观测角...
近日,国家天文台王瑞博士、罗阿理研究员和陈建军副研究员等人通过深度学习方法估计了LAMOST二期中分辨率巡天147万光谱数据的恒星参数(有效温度和表面重力)和13种化学元素丰度。该方法为LAMOST中分辨率光谱数据的恒星参数星表提供了更为丰富准确的信息。
十几年前,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来自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黑洞的心跳“。十几年后,当天文学家再次有机会观测这个黑洞时,发现这个信号仍在持续。这项研究工作由国家天文台高能天体物理团组金驰川研究员主导,合作者包括英国杜伦大学Chris Done教授和Martin Ward教授。论文已于北京时间6月10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近日,国家天文台中智天文联合研究中心程诚和计算宇宙学团组曹潇月领导的合作研究团队对ALMA望远镜观测到的一个高红移被引力透镜化的极亮红外星系 (Ultraluminous infrared galaxy, ULIRG)进行分析,发现这个高红移星系正经历着剧烈的恒星形成过程。借助引力透镜建模,研究者利用星系的[NII]谱线和远红外连续谱的ALMA观测数据重构出该星系远红外波段的形态和速度分布,发现其...
2020年5月30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于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中国科技会堂(北京)举行,由中国电子学会推荐的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为韩金林颁发了奖状。“全国创新争先奖”是2017年国家批准设立的一个重大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旨在团结引领广...
近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中心共同组织的2019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南京天光所报送的“系外行星超高对比度成像技术与观测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获选。另外, 入选的获奖项目“LAMOST发现最大恒星级黑洞,有望推动改写黑洞形成理论”、“中国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首次批量发现太阳系外行星候选体”和“ASO-S卫星工程成功转初样”也有南京天光所科研人员的突出贡献,在此向为获...
国家天文台星际介质团组博士研究生徐雪芳及其导师李菂研究员等利用ALMA获取了针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迄今最为灵敏的高密度气体谱线成图,发现了猎户座分子云中致密云核的转动方向独立于其所在的纤维状结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