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恒星与银河系 >>> 恒星物理学 恒星天文学 恒星形成与演化 星际物质物理学 银河系结构与运动 恒星与银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恒星与银河系 恒星相关记录305条 . 查询时间(0.103 秒)
巴西圣保罗大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和大气科学研究所(IAG-USP)的科研人员研究了192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样本,发现行星的存在与恒星中低锂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太阳的锂丰度与其“双生”恒星相比异常低。这项研究使用了欧洲南方天文台(ESO)3.6米望远镜的数据,还可以通过分析恒星的化学成分来帮助识别其轨道上是否存在行星。该成果发表在天文学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利用恒星实时测量整层大气透过率的方法和仪器
B型发射星(Be星)迄今一直被认为存在于双星系统中,但英国利兹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大质量Be星实际上可能位于“三体星”状态中。这一突破性发现可能会彻底改变天文学家对宇宙中一些最大和最常见恒星的理解方式,因为Be星被认为是验证恒星如何更普遍演化理论的重要“试验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一种通过白日观测恒星测量整层大气相干长度的方法
2023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以及广州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等,通过毫米波分子谱线观测及多波段比对研究,在近11邻恒星形成区G352.63-1.07中首次捕捉到极为年轻的大质量“逃逸恒星”,证实了分子云气体结构的引力塌缩可为“逃逸恒星”提供有效推动力。该成果为探究年轻恒星的扩散运动提供了典型案例和物理性质的定量测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The ...
2023年10月19日,《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张居甲团队和清华大学王晓锋团队在超新星闪现光谱研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十年一遇的超新星爆发事件SN 2023ixf中还原了超新星前身星在死亡前猛烈抛出自身物质的过程,为构建大质量恒星完整演化图景提供了关键板块。
大样本统计研究显示,hub系统(hub-filament system)是大质量恒星形成的主要场所。因此,观测研究hub系统,成为探究大质量恒星形成过程的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博士研究生马应秀与合作者,发现了一个正在形成大质量恒星的hub系统G323.46-0.08。该成果对揭示分子云结构、运动学和恒星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A)上...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科研人员使用CSIRO ASKAP射电望远镜、澳大利亚望远镜紧凑阵列等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综合分析发现,超冷褐矮星T8 Dwarf WISE J062309.94-045624.6是有记录以来产生无线电辐射的最冷恒星。相关研究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刘铁带领的ALMASOP国际研究团队(ALMA Survey of Orion Planck Galactic Cold Clumps),利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开展了针对猎户座巨分子云中72个普朗克冷云核的高分辨率观测,同时,通过分析观测数据,在其中一个云核中发现了罕见的、正在形成的四星系统。ALMA的观测揭示了该系统中带有独特的带状尘埃...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专利:一种高精度星间角距的天区恒星模拟器及其标定方法
2023年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率先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演化后坍缩形成的对不稳定超新星(pair-instability supernova, PISN)存在的化学证据。在此之前,理论研究曾预言这种特殊超新星的存在,但从未被观测发现。该成果证实这一超新星源自于一颗质量高达26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恒...
2023年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率先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演化后坍缩形成的对不稳定超新星(PISN)存在的化学证据。在此之前,理论研究曾预言这种特殊超新星的存在,但从未被观测发现。该成果证实这一超新星源自于一颗质量高达26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恒星,刷新了人们对第一代恒星质量分布的认知...
2023年5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论坛(第二十讲)在物理学院思源多功能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南京大学退休教授、年逾八旬的彭秋和老师,他的讲座主题是“恒星的生命史与超新星爆发”。
2023年1月19日,《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超团队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发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科研团队发现天体物理学中颇为重要的基础理论“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会随着恒星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发生显著变化,挑战了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的经典理论,刷新了人类对此基本概念的认知,这将对天体物理多...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柳卫平带领的基金委重大项目JUNA合作组,依托中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JUNA),对关键核天体反应19F(p,g)20Ne进行了反应截面的直接测量,将测量范围推进到世界最低能区,并发现了一个新的共振,解释了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SMSS0313-6708)的钙丰度起源问题。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上并被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