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气候学 记录相关记录82条 . 查询时间(0.18 秒)
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从根本上重塑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结束了超过1.5亿年的恐龙时代,并为哺乳动物的崛起铺平了道路。目前,该大灭绝的原因仍处于激烈争论当中,印度徳干玄武岩喷发和小行星撞击是两个主流观点。其中,德干玄武岩喷发对全球古环境、古气候的影响是当前学界研究热点之一。
2023年7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红强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邓文峰、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晏宏和南京大学教授张飞飞共同组织的专辑《全新世南海珊瑚礁环境气候变化记录》(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nges records in coral reef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H...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红强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邓文峰、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晏宏和南京大学教授张飞飞共同组织的专辑《全新世南海珊瑚礁环境气候变化记录》(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nges records in coral reef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Holocene)...
2022年北半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炎热夏季,极端高温在欧亚和北美大陆持续蔓延,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日宇研究员、许可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陈锐丹副教授等在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Heat waves in summer 2022 and increasing concern regarding hea...
“北极放大效应”使得极地温度变化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极区仪器观测的温度记录通常很短,阻碍了从更长时间尺度来认识北极温度变化以及准确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Goosse et al., 2018)。获取具有精确定年的高分辨率温度代用记录,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杨保带领的团队,与国内外科研人员合作,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德令哈地区53棵祁连圆柏共9526个树轮同位素样品测试分析,在对实验室间测量值、样品混合与否、采样点间海拔梯度大小、样本幼龄效应以及不同测量时间分辨率的多方位考量基础上,从样本量、信噪比上确保氧同位素序列的重建精度和重复性,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最长、复本良好的6700年(4680 BCE—2011 CE)树轮稳...
2021年4月26至27日,由中国气象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和气候系统预测基础科学中心承办的首届“记录–模式融合学术研讨会”在扬州成功召开。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王会军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出席并作主旨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单位的一百余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全新世这一最近的地质时代,因其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中全新世的气候和未来全球增温情景具有相似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东亚地区,包括黄土、湖泊、泥炭、石笋和沙丘沉积物等古气候档案被广泛用来研究全新世气候和环境的演变。迄今为止,这些记录重建的中国东部全新世的降水变化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而且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全新世长趋势的变化上,而对百年-十年尺度的变率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气...
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究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和生态后果?当前全球平均温度正趋近于过去120万年来的上限,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管理生态系统成为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近日,一项进行了数十年的大规模国际合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来自6个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宣布,涵盖过去6600万年的气候变化记录项目已经完成,这是人类第一次建立一个详细、连续的时间表用以记录全球气候变化。新的气候标准曲线成为过去6600万年气候的参照标准。
过去6600万年以来,大型恐龙绝灭,被子植物、哺乳类和鸟类繁盛,是地质历史中的新生代。新生代早期两极没有冰盖,晚期两极出现大规模冰盖。温室气体浓度一度超过2000ppmv,而到末次冰期不足200ppmv。古气候学家一直希望获得新生代以来的气候变化记录,来理解现代的地球气候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北半球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下的东亚冬季风系统深刻影响着东亚地区气候,其影响范围可触及南半球。对过去多时间尺度冬季风强度变化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当今和预测未来冬季风变化。主要基于中国黄土,已对全新世之前构造、轨道和千年尺度上东亚冬季风变化有了清晰认识。但关于全新世其多时间尺度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关系还存在很大争议,不同载体(如黄土、海洋、湖泊、模拟等)的重建结果差异较大,动力学解释也呈现多样化。尽管中...
海南双池玛珥湖处于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区,可以很好地响应于热带辐合带(ITCZ)和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的变化。目前,对于中国南部热带雨林如何响应于气候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并利用热带森林环境以及中国南部的农业和栽培历史尚无清晰解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孢粉与热带气候变化实验室客座教授John Dodson教授等对2015年从海南双池玛珥湖湖心获得的20.62m湖泊沉积岩心进行了14...
最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孢粉与热带气候变化实验室团队选取大九湖盆地边缘近林地获取的90cm泥炭沉积岩心开展了孢粉、碳屑和总有机碳含量研究,以湿生草本植物百分比代表有效湿度变化,以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比值代表温度变化,结合孢粉组合和碳屑及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和与中国中部其它气候环境变化指标的对比,重建了距今6100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结果显示,距今6100年以来,该区周边山地为常绿...
20世纪50年代,Emiliani首次将δ18O分析方法应用到海洋沉积物中,并根据海洋沉积物有孔虫δ18O记录率先提出第四纪存在多次冰期旋回。随后,越来越多的深海岩芯、黄土沉积以及冰芯等古气候记录证实了这种“锯齿状”冰期-间冰期旋回:从间冰期向冰期转换的过程是缓慢的,而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的过程却是迅速的(图1)。因此,研究冰期终止期发生的气候事件和机理对了解气候突变及全球变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过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