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作物学 抗黄萎病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06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鉴定了调控棉花抗病性的关键基因GhMYB33,揭示了该基因动态调控棉花生长和抗黄萎病菌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尖端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戴小枫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发表了首个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棉花黄萎病抗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研究结果,发现了14个抗病新位点,揭示了棉花多基因协同控制黄萎病抗性的分子遗传规律。相关研究成果于3月29日在线发表于植物学国际权威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
发掘棉花抗黄萎病相关的优异等位基因,利用优异等位基因对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分子检测,实现对抗病性的快速鉴定和对抗病基因型的直接选择,有效解决当前抗病性鉴定周期长、抗病性选择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方法】选用125份陆地棉优异种质,分别采用田间黄萎病病圃鉴定和温室接种鉴定对材料进行抗黄萎病鉴定,分析材料的抗病性变异;通过筛选前期获得的与棉花抗黄萎病表型显著关联的优异等位基因位点并计算其效应值,分析不同材...
棉花黄萎病被称为棉花生长中的癌症,棉花患此病必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在防治棉花黄萎病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相关论文2016年9月26日在《自然—植物》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惠珊团队,通过8年努力,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黄萎病菌的致病机理,并利用RANi干扰技术,培育出防治棉花(陆地棉)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系。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植物病原真菌,寄主非常广泛,能够侵染多达4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很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全世界范围内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黄萎病损失每年超过数十亿美元。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世界棉花种植区危害最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不仅显著降低棉花产量而且大大降低纤维质量,一般发生会减产10%~30%,严重棉田减产可达80%以...
2014年12月1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戴小枫研究员主持,5家单位共同完成的“棉花黄萎病为害机制与抗黄萎病种质创制应用”成果,在京通过了由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2013年12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棉花抗黄萎病中植棉系列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荣获国际“2013:金袋鼠创新奖”。该奖由世界创新论坛评选。 如何有效预防黄萎病一直是世界性科学难题,被称为棉花的“癌症”,该病原菌在土壤里可存活多年,变异频繁,致病生态型多,化学药物、耕作、栽培等手段对其均无效。黄萎病给我国棉花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常年产量损失10-15%,2003年我国黄萎病...
在棉花现蕾期筛选到一个高抗黄萎病的内生菌菌株,根据16S rDNA序列同源性,将其命名为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YUPP-1(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YUPP-1)。当把该菌标记后,每株棉花施用该菌株达到1×106 cfu时,该菌能顺利定殖于棉花体内。室内盆栽抗病实验表明:当生防菌灌根处理的菌量为每株1×106,1×107,1×108 cfu,其在结铃期的发病株率仅为8%...
对陆地棉7个野生种系的220份材料进行黄萎病菌的抗性筛选,用8份不同抗性材料进行了根系分泌物分析。从220份材料中筛选出18份抗黄萎病材料。根系分泌物研究表明,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其则有促进作用。另外通过对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分析发现,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种类少于感病品种,并且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糖含...
利用自育高抗黄萎病陆地棉新品系中植棉 KV-3 作亲本,高感黄萎病品系 KV9-1 作母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对 6 个世代群体(P1、P2、F1、BC1、BC2和F2)在北京田间人工病圃进行抗性分离鉴定,研究其抗黄萎病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高抗黄萎病品种中植棉 KV-3 对黄萎病菌的抗性受 1 对显性基因和 2 对加性基因控制,且加性基因起主要作用。当 2 个加性基因都存在时,植株表现出抗病,当...
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将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分解成单个孟德尔因子进行详细剖析,更为细致地了解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加速棉花抗黄萎病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本文概述了棉花抗黄萎病QTL定位理论和现状,讨论了棉花抗黄萎病QTL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在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前景。
技术关键:1.BD18抗黄萎病性能突出:经6年在黄萎病圃和全国8省(自治区)18个单位27次鉴定,平均病指11.65,属抗病类型,接近高抗水平。经受了90年代黄萎病大流行的考验。是目前国内外陆地棉抗中国黄萎病菌系最好的新种质。2.BD18兼抗性好:高抗枯萎病,经6年8省(自治区)11个单位鉴定,平均病指4.10;经两年田间接虫测定为中抗棉蚜。3. BD18是在标准病圃中用两个耐病品系杂交育成:BD...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