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自然观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专门自然科学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哲学相关记录129条 . 查询时间(0.096 秒)
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1857-1936)是英国著名科学家和自由思想家。 他的科学哲学代表作是《科学规范》,这部初版于1892年的名著又相继出了第二版 和第三版 ,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上海辛垦书店于1934年出版了中文节译本)。其实,早在该书初版的前一年(1891年3、4月间),皮尔逊在为格雷沙姆学院讲座准备讲演提纲 时,就勾勒出《科学规范》的蓝图。本文拟以《科...
运用“知识考古学”方法,由哥白尼的“问题系”引出开普勒的困惑与解惑过程,进而提撕出“简单和谐”的意旨内涵,以及在“人间”数学的“天上”秩序、天体运行的“力学机制”、“上帝意志”的神秘疑云等环节支点上再现出开普勒的思想原貌与历史意义,乃为文章的主旨。
科学文化哲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范式转变。这种范式转变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从知识论到文化论。科学文化哲学将彻底突破传统的科学哲学的知识论的框架,转向对科学做文化论的研究;从“小哲学”到“大哲学”。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局限于就科学而研究科学,而主张不仅要在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来考察科学,而且更要从人(创造者)和人性的高度来研究科学;让学院哲学面向社会现实。科...
文章以当代科学哲学中的自然主义为切入点,对科学派的自然主义认识论主要涉及奎因(W.V.O.Quine)的自然化认识论、吉尔(R.N.Glere)的工具化认识论和H.A.西蒙(H.A.Simon)、萨伽德(P.Thargard)、保罗·丘奇兰德(Paul+M.Chum:Inland)等的计算化认识论思想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然后,依据他们的这些认识论思想所揭示出的认识论发展的趋势,分析并评价了它...
本文介绍和批判地分析理查德·罗蒂的新实用主义,认为他的思想对社会科学哲学来说是一个贡献。虽然罗蒂对社会科学哲学本身没有太多的论述,但是,可以认为他的总的哲学立场对这一学科领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论述罗蒂的新实用主义与社会科学哲学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的高度相关性,这些问题包括:自然主义的教条、19世纪的方法论之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则,以及近些年来的后结构主义浪潮。第二部分对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的社会...
科学哲学的视角对“管理理论丛林”存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证实主义、证伪主义和范式理论对管理学理论的考察,发现正是由于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管理学理论本身的特性,使得管理理论难以被证实和证伪,管理学者难以形成同一的科学共同体,管理学难以形成惟一或主导范式,由此造成了管理学“理论丛林”的状态。
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呈现出多元演进的态势。众多学者赞同以理论的综合应用来应对现实的挑战,对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有所忽视。国际关系理论的合成是有条件限制的,只有在维护理论一致性的同时又能完善解释力的理论合成才是成功的。因此,本文借助科学哲学的分析视角来探析国际关系理论合成的条件性,在历史与逻辑结合的基础上试图对此问题做出初步的解答。
技术哲学正处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研究对象、研究队伍、学科性质以及研究实践上看,技术哲学学科具有参照科学哲学学科发展的可能性,其进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哲学研究的技术史转向,加强技术哲学史的研究,建设开放性的技术哲学学科。同时,技术哲学还可从科学哲学学科发展中的一些困惑问题得到有益于自身建设的启示,如建设哲学学科与非哲学学科的选择问题,哲学家与科学家的沟通和联盟问题,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
库恩与费耶阿本德是科学哲学中的巨匠,是科学哲学界熟知的历史主义代表人物,但《从科学哲学走向文化哲学——库恩与费耶阿本德思想的后现代转型》一书打破了以往的定位.在后现代/文化转型这一新的视域下对二人做了独到的研究。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一种过渡性理论,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原理为指导,对“中体西用”产生的原因、实质以及退化进行了科学哲学分析。
10年前,作者发表了一篇论文《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不可通约的”术语吗?》 。在那篇论文中,作者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否定性的回答。因为爱因斯坦在1946年撰写、1949年发表的“自述”中,马赫在1905年出版的《认识与谬误》、可能在1895/1896年的系列讲演“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中,都曾经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使用了“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inkommensurable...
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的探讨,首要解决的就是立场、观点、方法问题。比如说,我们怎样理解科学科学哲学,是从动态的历史发展角度还是从静态的现有理论、观念模式出发讨论问题?我们是站在传统科学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内部来探讨问题,还是从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发生、发展的外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考量问题,还是从科学哲学的内部和外部的对话、交流、协商来讨论问题?很难说哪一个研究方法就是正确的研究方法,对于问题的不同角...
П.В. 科普宁是苏联时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共发表了200多种作品,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积极倡导“科学研究的逻辑”,从而开创了富于特色的“基辅学派”,为俄罗斯科学哲学的兴起规定了基本的方法和内容。
从社会文化角度探讨科学的发展机制问题,是20世纪中叶以来俄罗斯科学哲学的显著特征,它不仅是受到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更主要的还取决于苏联哲学科学发展的总体特征。俄罗斯科学哲学的这一研究导向具有现实的意义,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作为世界科学哲学的“次生形态”,俄罗斯科学哲学的兴起既是苏联哲学对西方哲学的回应,同时也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发展的产物,即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出现了认识论的转向,由此带动了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向科学哲学的过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