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学 粮食安全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057 秒)
为了抵御高温的伤害,高等植物启动自身防卫热激反应的第一步是迅速感知环境温度的升高。尽管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广泛而系统的植物高温胁迫信号转导和耐热性形成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目前人们对于高等植物如何感知高温-热的原初信号事件以及分子机制方面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基于前人的归纳和总结,关于高等植物感知热的原初信号事件,有三个基础且具有很高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尚待解答:(1)植物如何感知热;(2)热信号的本质(th...
2021年10月21日到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在此次展览的农业农村展区,一项名为“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的农业科技成果就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当人们走进农业农村展区,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座五颜六色的透明玻璃房,里面种植着高矮不一的水稻,在不同颜色的光线照射下,水稻显得格外焕发生机。这间玻璃房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带来的参展项目“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
2021年7月27日,我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研究员出席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及世界种子与粮食安全发展论坛,并作为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在世界种子与粮食安全发展论坛上致辞。他强调,种业被称为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安全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粮食年年丰收提供了关键支撑。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源头,如何端牢...
面向现代农业主战场,服务现代农业最前线,中国农业科学院认真履行“国家队”职责使命,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大力开展品种培育、试验示范、应用推广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研制和推广应用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绿色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科技成果,有效支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从日前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杨庆文研究员牵头完成的“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野生稻是水稻品种改良重要的基因资源,也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我国境内分布着三种野生稻: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是世界上野生稻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海南野生稻“野败”不育基因的发现,成功实现了...
“2015年全国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5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江西农业大学承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孙大鹏在大会上作了题为“detection of qtls for drought stress tolerance in two connected maize po...
首届“粮食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高层论坛近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旨在探寻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可持续长久保障粮食安全的实践路径,交流农业高产高效最新研究成果。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编辑部承办。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院士王玉普,副院长、院士刘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陈剑平等参加论坛。
2014年12月13至14日,“2014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三亚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应邀在高峰论坛“粮食安全现状与未来”环节中作为主持人兼对话嘉宾主持论坛,并就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做大会演讲。
2014年12月13日,首届“粮食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高层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院士、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农业高产高效研究成果,探寻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可持续长久保障粮食安全的实践路径。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对于优质奶产品的需求骤升,苜蓿(Medicago spp.)作为“牧草之王”,苜蓿产业作为“牛奶生产的第一车间”,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又一次引发人们对国内牧草产业如何发展的思考。本研究基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综合效益的视角下,在探讨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实质内涵以及奶产业素质提升的必要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实证分析了苜蓿产业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就未来如何发展苜蓿产业提出了自...
为了推动中国青年人员关注农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投身农业研究与发展,6月5日,由中国农科院信息所、研究生院和全球农业研究与发展青年论坛(YPARD)共同主办的“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青年人的角色暨全球农业研究与发展青年论坛中国推广会”在中国农科院顺利召开。来自国际竹藤组织、香港乐施会、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农业部农研中心、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中国林科院、中国水产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中...
中国粮食安全路在何方     中国  粮食安全  新增途径       2013/7/1
中国粮食安全路在何方。
唐天宝年间社会经济繁荣, 政府仓储丰实, 但粮食安全并非没有任何风险。灾害、战争、分配关系、政府制度、吏治状况等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从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考察唐天宝年间的粮食安全形势。
【目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政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中国人口急增、消费扩张、耕地大幅度减少的现状下,分析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方法】利用经验模态(EMD)方法分别对1949-2006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及耕地面积波动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并构建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测,分别从粮食的趋势产量和耕地变化的粮食供给量两方面分别与基于人口发展的粮食需求量进行比较。【结果】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以9.6年准周期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