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园艺学 >>> 蔬菜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蔬菜学 芦笋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123 秒)
芦笋研究室主要从事芦笋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理生化与高效栽培技术、育种生物技术与功能基因挖掘等研究及芦笋产业技术推广应用。
针对我国芦笋种质资源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匮乏、茎枯病危害严重等技术瓶颈问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芦笋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等资助下,历经20余年研究,取得了主要科技成果如下:(1)构建了芦笋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鉴定评价技术体系。 收集芦笋种质资源138份,其中近缘野生种18份,筛选鉴定出高抗茎枯病近缘野生种、两性株、耐冷等优异种质,建立国内丰富...
芦笋嫩茎营养丰富,兼具食用和医疗保健功能,被誉为“蔬菜之王”。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露地种植芦笋茎枯病多发,已成为制约芦笋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该成果利用塑料薄膜覆盖的钢架大棚通过降低田间湿度阻断病原菌快速传播,有效解决了芦笋茎枯病暴发的技术难题,及可达到芦笋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芦笋设施避雨栽培模式在南方可实现全年采收芦笋250天,已在长江中下游大面积推广,有效预防芦笋毁灭性病害...
可变剪接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同一个mRNA前体生成多种不同的异构体和产生蛋白质多样性。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分析芦笋两性花蕾与雄花蕾性别分化前期、中期、后期的可变剪接,从中发掘与两性花及雄花形成密切相关的特有可变剪接。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试验材料中基因可变剪接均以3′端可变剪切位点(3S)和外显子跳跃(ES)类型为主。GO分析表明,两性花与雄花在3个时期均发生可变剪接...
稻草—蘑菇菌渣—芦笋循环生产模式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以该模式为基础的芦笋产业通过设施种植、2次养母茎、3次采笋来实现优质高产,每667m2年产值近1.3万元,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超过15a(年),效益显著。
河北省绿芦笋经多年种植后出现病虫害严重、标准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通过集成优良品种、护根育苗、深耕定植、地面覆盖、持续采收等技术,能实现绿芦笋优质栽培。
甜菜夜蛾可在上海崇明当地越冬,全年发生期长达9~10 个月,发生盛期为7~9 月;食源丰富、温度适宜、生理优势明显、世代重叠严重和保护地栽培等诸多因素均是引发大发生的原因;分析认为,年高温天数在往年平均水平以上的年份极易趋大发生。
山西永济白芦笋栽培技术     白芦笋  栽培技术       2018/4/18
山西永济芦笋已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种植面积1 267 hm2(1.9 万亩),芦笋一次种植可以连续采收10~15 a(年),平均每667 m2 产值4 000 元左右、效益3 200 元。
2018年4月2-3日,我院组织院科技服务处、计财处、监察审计室及有关专家,对我院蔬菜研究所与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穗丰芦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承担的“芦笋大棚避雨栽培技术及示范推广”项目进行现场考察。
利用芦笋大棚的冬季保温效果和采“光头笋”期间畦沟的空间套种马铃薯、青菜、紫云英,充分利用了芦笋地富余的养分,生产期间一般不施肥、不用农药,产品正值春节前后上市,效益较高。
随着种植年数的增加和栽培管理措施的欠缺,绿芦笋田间很容易发生生长劣化,从而导致产量下降。避免绿芦笋生长异常的关键措施是进行科学管控、健身栽培、合理采收。
芦笋连作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芦笋  连作  栽培       2018/5/7
芦笋基地应用连作高产关键栽培技术,平均产量比常规生产增加20.1%。主要技术环节包括选择优良一代杂种、培育壮苗、定植前土壤消毒、母茎留养前期清园消毒、防治病虫害等,其中以土壤消毒最为关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