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陆地生态系统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037 秒)
全球变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关于微生物源和植物源碳对气候变暖的具体响应仍缺乏了解。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团队对142篇论文进行meta分析,对986项不同碳源对气候变暖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近日,由童金南教授领导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陆相生物与环境演化”研究团队,联合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崔莹博士和英国利兹大学Paul Wignall教授,利用华南陆相地层中高分辨率的C3植物有机碳同位素首次重建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气CO2浓度连续变化趋势。该成果于4月9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吴玉样,通讯作...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毅团队发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巨大的固碳能力在以往研究中被低估。10月29日,刘毅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研究成果,认为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将为我国“碳中和”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研究团队研究发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严重低估。该研究成果10月29日在《自然》发表。该研究团队认为,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将为我国“碳中和”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我院冯兆忠教授团队围绕臭氧(O3)污染对陆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展开综述,在国际顶级综合性期刊Science Advances (IF=13.116)发表文章,该文揭示了臭氧污染威胁陆地植物、昆虫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书涛博士、南京农业大学邹建文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胡正华教授和安徽省气象局卢燕宇的合作研究成果“基于温度、降水、叶面积指数模拟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的英文期刊《大气科学进展(英)》(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9年第7期的封面论文。该封面展示了具有碳吸收作用的热带生态系统的图片。生态系统具有吸收大气中C...
2018年12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汪涛和教授朴世龙及其合作团队题为Emerging negative impact of warming on summer carbon uptake in northern ecosystems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报道了气候变暖显著削弱...
最近,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教授朴世龙团队综合多种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1998-2012年间全球陆地碳汇加速增长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全球陆地碳汇在1998-2012年间的增速(0.17±0.05 PgC yr-2)是1980-1998年间(0.05±0.05 PgC yr-2)的3倍。研究团队综合运用定量遥感、大气反演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发现过去15年全球陆地碳汇的加速增长主要归...
臭氧和气溶胶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它们不仅降低空气质量,影响地气系统能量平衡,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健康以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也有深刻影响。一方面,近地面臭氧被叶片气孔吸收后,会氧化叶绿素细胞并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气溶胶通过减少直接辐射和增加散射辐射,改变地表温度和水循环,进而影响森林冠层的辐射传输和光合效率。定量评估臭氧和气溶胶对我国生态系统...
2016年9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循华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课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验收专家组成员包括骨干专家与研究生等项目组成员,共计7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验收专家组的科技专家成员有科技部咨询组跟踪专家尚金城教授和卞林根研究员,项目特邀顾问专家吴国雄院士、石广玉院士和王明星研...
2015年11月26-28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循华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EATEG-PPMC)”2015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六个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大气物理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所、南京土壤所、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亚热带农业生态所)、两个中国农业科学...
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定量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表明: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响应,诸多生态系统类型的组成、结构和分布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病虫害、极端气候频发,植物物种的死亡率增加、生产力出现下降趋势;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响应的未来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分布、物种和生产力将发生较大变化;然而,由于生物群落的相...
2012年8月13-17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循华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EATEG-PPMC)”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召开了为期5天的实验/观测方法培训班暨研究方案实施进展交流会。
由于碳循环研究的多台站联网观测、数据多源、多模型综合分析、跨领域科学家协同工作等特点,以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为基础的碳循环综合集成研究是开展e-Science应用示范的天然试验床,开展碳循环e-Science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碳循环e-Science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建立服务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集成研究的e-Science环境建设目标及建设...
生态系统服务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表现出向生态系统服务机理和区域集成方法两大方向发展的趋势。开展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区划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国际前沿,以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为对象,“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项目拟解决3个科学问题:①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服务功能的相互作用机理;②生态系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