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药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药学 杀虫活性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以芳氧吡啶乙酮分子插件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芳氧吡啶乙酮肟醚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等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5a和6i在50μg/mL下对棉蚜的致死率分别为76.8%和70.1%,具有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但其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较差,在100μg/mL下的致死率普...
以芳氧吡啶乙酮分子插件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芳氧吡啶乙酮肟醚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等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棉蚜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5a 和 6i 在50 μg/mL下对棉蚜的致死率分别为76.8%和70.1%,具有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但该系列化合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较差,在100 μg/mL下的致死率普遍低于30%。该系列...
为了研究和阐明杠柳新苷类杀虫活性化合物对东方黏虫的杀虫活性及作用靶标,采用载毒叶片饲喂法测定比较了6个杠柳新苷类化合物 (PSA、PSD、PSE、PSF、PSP和PST) 对3龄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幼虫的毒力;应用MgCl2沉淀差速离心法制备东方黏虫中肠细胞刷状缘膜囊泡 (BBMV) 基础上,测定了6个化合物对东方黏虫幼虫中肠细胞BBMV中3种特征酶——氨肽酶、...
为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环境风险,提高农药靶向性,利用胆固醇和硬脂胺通过自组装形成的非磷脂类纳米脂质体作为农药载体,构建了具有缓控释特性的噻虫嗪纳米脂质体。电镜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制剂呈现出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载药后的纳米粒径为173.7 nm ± 1.6 nm,载药量为8.97%,带有正电荷的脂质体与噻虫嗪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药组8 h内完全释放,噻虫嗪纳米脂...
基于辣椒碱结构,以香兰素胺盐酸盐和取代苄胺为原料,经N-酰化反应合成了6个系列204个辣椒碱类似物,其中14个为新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叶碟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在10 μg/片下对供试的3龄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有较强的毒杀活性,其中化合物 A30 、 D20 、 D30 、 D35 、 E30...
以2,3-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肼基化、环合、氧化、取代、水解、环合和胺解反应,合成了15个文献未见报道的新型含单氟甲氧基的吡唑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初步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在100 mg/L下对粘虫Oriental armyworm的致死率均为100%,当测试浓度降低至4 mg/L时,化合物8a、8d、8g、8k和8n的致死率仍为1...
采用提取、萃取及柱层析等方法,从山蒟Piper hancei Maxim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相中分离到6个脂肪链酰胺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并结合相关文献比对,其结构被分别鉴定为已知化合物chingchengenamide A(C1)、N-异丁基-反-2-反-4-癸二烯酰胺(C2)、假荜拨酰胺A(C3)、荜茇宁(C4)、N-p-香豆酰酪胺(C5)和N-反式-阿魏酰酪胺(C6),其中C1...
为了研究S-茚虫威的多晶型现象,寻找对杀虫有效的优势晶型,采用溶剂结晶法(异丙醇、乙醇)制备得到S-茚虫威的一种新晶型A,并首次获得了其单晶结构;采用熔融法制备得到其无定型形式,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P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技术对不同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制备了S-茚虫威不同晶型的15%悬浮剂,并对其杀虫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分别以浸渍法和相加指数法,评价了5种季铵盐助剂和3种有机硅助剂分别与啶虫脒混合使用时对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的联合作用,以及对两种非靶标水生环境生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的毒性。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和季铵盐助剂对啶虫脒防治蚜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silwet 618的增效倍数高达210.2。环境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对两种水生...
以3-氨基-2-氯吡啶(1)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叠氮化、环合和酰氯化反应,生成1-(2-氯吡啶-3-基)-5-甲基-1H-1,2,3-三唑-4-甲酰氯(5),(5)与取代苯胺反应,制得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啶联三唑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 1H NMR和LC-MS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对粘虫 Mythimna separate 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松油烯-4-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松油烯-4-醇为原料,对其羟基进行改造,合成了12个松油烯-4-醇酯类衍生物 Z1~Z12,其中Z3、Z4、Z8、Z9、Z10、Z11、Z12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质谱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对粘虫均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中Z5 活性最高,其LD50值为0.072 8 mg/头,为松油烯-4-醇的1....
为了寻找和发现高效、广谱、低毒、低生态风险并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的新型杀虫剂,以2-氯-5-氯甲基噻唑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10个新型N-氰基甲基 砜亚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确证。室内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桃蚜Myzus persicae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7-1 在质量浓度为10 mg/L下对桃蚜的致死率达到80%。
通过NTN32692、芳香醛和氰基乙酸乙酯参与的多组份反应合成了15个全新的含1,4-二氢吡啶环的新烟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确证。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孑孓Culex pipiens pallens、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e Walker和蚜虫Aphis craccivora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部分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500 mg/...
[目的]探讨中乌头碱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杀虫活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酸酐或酰氯酯化合成中乌头碱的衍生物3乙酰中乌头碱、3丙酰中乌头碱、3乙酰13苯甲酰中乌头碱和3丙酰13苯甲酰中乌头碱,并对其进行杀虫活性测试。[结果]在浓度为500 mg/L时,中乌头碱对稻褐飞虱和苜蓿蚜的杀虫活性分别为50%和30%;3乙酰中乌头碱、3丙酰中乌头碱、3乙酰13苯甲酰中乌头碱和3丙酰...
对放线菌类群中可以产生杀虫活性物质的菌种资源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链霉菌亚目,微球菌亚目等,以链霉菌亚目的链霉菌为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