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沙尘相关记录59条 . 查询时间(0.139 秒)
当矿物质沙尘覆盖在积雪上,会使地表反照率降低,而地表吸收更多能量造成地表增温和积雪融化。地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导致气候变化,将这一系列反馈称为沙尘的“融雪效应”。融雪效应能够加速北极、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和落基山脉等高山地区的积雪融化(Jiang et al., 2017;Painter et al., 2010),对全球和区域大气环流产生强烈影响(Yasunari et al., 2011)。...
2021年3月的“华北超级沙尘暴”等极端事件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重大影响(图1)。除了局地气象要素可以影响沙尘活动,不同洋盆的海温(SST)变率通过遥相关的大气波列也可以影响其频率。因此,研究不同洋盆海温变率对我国华北地区沙尘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3月的“华北超级沙尘暴”等极端事件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重大影响(图1)。除了局地气象要素可以影响沙尘活动,不同洋盆的海温(SST)变率通过遥相关的大气波列也可以影响其频率。因此,研究不同洋盆海温变率对我国华北地区沙尘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CCES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团队吴成来副研究员、林朝晖研究员、张贺副研究员等人及其合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风蚀物理学理论的动力学起沙模型,并通过与陆面过程模式CoLM的耦合,建成了包含沙尘-气候-植被间相互作用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该起沙模型可考虑土壤沙粒的轰击运动、土壤团聚体的破裂作用,以及精细地表土壤和植被特征对起沙的影响,具有坚实的风...
近日,《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大气》刊发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教授毛睿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研究人员的合作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2000~2009年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高层的沙尘气溶胶含量增加,这可能与中东地区不断增加的沙尘释放有关。
“五一”后上班第一天,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地区再次迎来大风沙尘天气。中央气象台5月6日傍晚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预计5月6日20时至7日20时,京津冀等13地将受沙尘侵扰,内蒙古局地有强沙尘暴。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研判结果显示,预计26日至28日白天,受蒙古气旋影响,北方地区将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内蒙古、甘肃中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北部地区有沙尘暴。受此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空气质量可能出现大范围的轻至中度污染,部分城市出现短时重度至严重污染。
中央气象台3月28日06时继续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3月28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及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辽宁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及东南部有强沙尘暴。28日夜...
我国北方地区27日遭遇沙尘天气,部分地区有沙尘暴。中央气象台当日18时继续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3月27日20时至28日20时,内蒙古中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辽宁西部、吉林西部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内蒙古中部偏北地区有强沙尘暴。沙尘天气对交通运输、人体健康等产生不利影响,各地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2021年3月15日,一场近10年来最强的沙尘暴天气影响了我国北方地区,12个省区市被沙尘覆盖;16日,受冷空气影响,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沙尘天气困扰,许多地方出现了重度污染天气。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我国3月14日夜间至16日上午,西北地区、华北大部、东北地区中西部、黄淮、江淮北部等地出现大范围扬沙或浮尘,新疆南疆、内蒙古、甘肃西部、宁夏中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沙尘天气面积超过380万平方公里。
从2021年3月14日起,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等地出现沙尘暴,局地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FY-4A气象卫星15日8时监测显示,我国可视的沙尘区面积约为46.6万平方公里。这也是近十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我系博士生刘鹏与合作导师刘永岗、胡永云以及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Large influence of dust on the Precambrian climate”,揭示了地球早期沙尘的气候辐射效应足以使全球地表温度降低10°C左右。
大气沙尘具有极强的气候辐射效应,大气化学输送模式中对沙尘颗粒物的模拟普遍采用球形假设,起沙和输送机制也未考虑沙尘不规则形貌的影响,这是导致目前模式对于大气沙尘承载量的估计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潘小乐研究团队对2018年春季东亚地区大气单颗粒物退偏性质进行了长期观测研究,总结了大气沙尘颗粒物的形貌特征,评估沙尘颗粒物不规则度对沙尘气团输送模拟的影响。
近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VOCs监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团队,基于大气VOCs、颗粒物化学组成、无机气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探索沙尘事件中VOCs的来源及转化过程,验证了沙尘对VOCs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此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西北地区沙尘参与下的二次气溶胶形成机制,提高颗粒物模式模拟的精度,增强对污染控制技术和政策的科技支撑。研究显示西安市冬季大气中VOCs的组成主要受局地人为源排放影响,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