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大气科学 有机气溶胶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37 秒)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国落实了严格的排放控制战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使得主要的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如SO2、CO、粉尘等)持续降低,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减排措施也使得我国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其中无机物的占比下降而有机物的占比迅速升高。此外,由于NOx的下降趋势较弱,VOCs仍呈升高趋势,我国大气中O3污染问题进...
半/中度挥发性有机物(S/IVOC)定义为饱和蒸气压浓度C*小于~106 ug m-3并大于1 ug m-3的气态有机物。城市环境大气中S/IVOC广泛存在,主要由机动车、工业源、生物质燃烧和挥发性化学品等人为源一次排放,或通过挥发性有机物(VOC,C*>106 ug m-3)在大气中二次氧化生成。2007年《科学》刊文最早发现S/IVOC是城市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贡献前体物,但由于S/IVO...
有机气溶胶(OA)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与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密切相关。气溶胶质谱仪(AMS)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实时在线监测气溶胶各组分粒径分布的仪器。过去二十年中,有很多关于有机气溶胶粒径分布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以OA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其粒径分布,或者利用示踪碎片法对一次有机气溶胶(POA)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粒径分布进行讨论。多元线性回归...
近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VOCs监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团队,基于大气VOCs、颗粒物化学组成、无机气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探索沙尘事件中VOCs的来源及转化过程,验证了沙尘对VOCs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此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西北地区沙尘参与下的二次气溶胶形成机制,提高颗粒物模式模拟的精度,增强对污染控制技术和政策的科技支撑。研究显示西安市冬季大气中VOCs的组成主要受局地人为源排放影响,包...
有机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分,是我国霾污染形成的关键因子之一。近日,我院研究人员对天津市冬夏两季PM2.5中有机分子标志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解析了冬夏两季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及昼夜和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冬季由于强烈的人为活动(供暖煤燃烧和生物质燃烧等)和较低的边界层高度,PM2.5中大部分有机物含量高于夏季,尤其是在夜晚;而夏季由于生物活性提高,生物源的贡献增多,且白天生物源的贡献要高于夜晚。此外...
烹饪排放的有机气溶胶(COA)是城市地区最重要的一次有机气溶胶之一,对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均有不利的影响。区分和定量COA最有效的手段是气溶胶质谱仪(AMS)实时在线测定有机气溶胶及其谱图,随后利用受体模型(如PMF)进行源解析。然而,目前日益普及的气溶胶化学组分在线监测仪(Q-ACSM和ToF-ACSM)在区分和定量COA和机动车排放的HOA时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一个主要原因是该两类一次有机气溶胶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人员近期对南亚典型污染事件“大气棕色云(Atmospheric Brown Clouds)”的研究发现,吸光性有机气溶胶(即棕碳)是南亚大气污染物中的重要化学组分。该研究选取南亚代表性站点(Godavari, Katmandu, Nepal)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连续气溶胶(PM10)采样分析,揭示了棕碳气溶胶吸光特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发现非季风期(即季风前期、季风后期和冬季)...
城市地区有机和黑碳气溶胶的来源问题一直是全球变化、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焦点。近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研究员傅平青、孙业乐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教授章炎麟共同主导,联合瑞士和日本等研究机构,通过气溶胶不同含碳颗粒的微量放射性碳(14C)测定和气溶胶高分辨质谱等手段,揭示了北京地区亚微米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不大于1微米的颗粒物,PM...
大气有机气溶胶是影响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物质。有机气溶胶不仅能直接影响太阳辐射、云凝结核的形成,还可能作为大气反应的场所,使痕量气体在其表面发生非均相反应。大气有机气溶胶来源和变化规律非常复杂,是当前大气化学研究的前沿和难点。在该项研究工作中,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忠明课题组同时测定气相和颗粒相过氧化物,据此计算出有机过氧化物的气粒分配系数,发现该系数远远大于已有模型的预测值,表明有机过...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影响辐射平衡,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直接和间接影响。高海拔地区是全球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也是研究SOA形成机制的天然实验场。当前对高海拔地区SOA来源以及生成机制缺乏深入认识,无法准确评估SOA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新明研究组的丁翔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合作,通过在青藏高原中部的纳木错站(海拔4730米)进行观...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影响辐射平衡,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直接和间接影响。高海拔地区是全球受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也是研究全球本底区SOA形成机制的天然实验场。当前对于高海拔地区SOA来源以及生成机制缺乏深入认识,无法准确评估SOA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新明研究组的丁翔博士与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合作,通过在青藏高原中部的纳木错站(海拔4730米)进行观测,发现区内SOA以自...
有机气溶胶(OA)是大气细粒子中的重要组分, 其化学组成和来源的识别对有效控制颗粒物污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质谱对北京2010 年冬季亚微米气溶胶(PM1)中OA 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5 min)的在线测定, 以了解其化学特征及来源. 结果表明, 北京冬季OA 的平均浓度为20.9±25.3 μg/m3, 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1.9 和284.6 μg/m3...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