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自然观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专门自然科学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科学技术哲学 实践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276 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归宿。资本逻辑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非理性运用是导致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超越人与自然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理想。根据价值与事实相结合的方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想可归纳为信仰形式、诗意呈现、哲学表达三种表现形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和谐共生,会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条件的改善而不断拓展和提升。人与自...
2022年4月21日,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人文社科高端前沿讲座”《科学实践哲学的内在论进路》以在线方式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成素梅研究员主讲,讲座由南京大学哲学系蔡仲教授主持。讲座正式开始前,成素梅老师表达了对南京大学120岁生日的诚挚祝愿。
“自然的分岔”构成了近代以来的标准世界图像,同时亦是困扰思想家们的根本问题。自然的分岔意味着世界的二元分裂。它并非哲学家的创造,贝克莱对洛克的批评证明它在哲学上是站不住脚的。历史地看,它起源于近代科学革命,后者为二元论形而上学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然而,将二元论奠基于近代科学犯了错置具体性谬误,从知识论到存在论的跳跃是不恰当的。为克服这一谬误,我们应当改变理解科学的方式,从理论态度转向实践态度,相应地...
吴彤教授的著作《科学实践哲学:基本问题与多重视角》2021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内容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实践哲学逐渐受到重视,本书反映了近几年国内相关研究的前沿进展。不同于科学理论哲学,科学实践哲学从实践与行动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不同的科学观念与知识观念。本书聚焦于科学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从多个视角展现科学实践哲学的不同侧面,内容涵盖科学解释学、科学史、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哲学...
针对自然主义的“平等主义”观念,动态先验论主张把科学理论“等级化”,进而将科学理论转变的合理性归结为构成性先验原则的连续性,这是先验论回归科学哲学范式的基本进路。新先验论在揭示自然主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先验原则转变的合理性问题。为此,人们试图将结构主义实在论与动态先验论相结合,从结构主义路径实现新先验论的复兴。这两条研究范式的结合意义重大,但这仍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库恩以来的相...
唯物主义心灵哲学的主旨是为心灵祛魅,即祛除覆盖在心灵之上的神秘性。一直以来,以物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物理主义因其与生俱来的“科学性”而被人们寄予厚望。自20世纪50年代以降,心脑同一论、功能主义、取消主义、异常一元论、解释主义、构成物理主义等物理主义形态不断涌现,并呈现出从还原的物理主义走向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态势,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心灵的实在性、本质特征和心物关系的认识。但在物理主义蓬勃发展的同...
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2017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6月16日至17日在沪举行。围绕“创新全球化与城市功能再造”主题,与会者勾勒了世界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新图景,解析了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城市地位与功能,并就上海如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真知灼见。
2016年6月4日,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邵彦敏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共享发展理念与中国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吉林大学举行。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评议专家组组长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秦宣教授担任,评议组成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副主任冯颜利教授,吉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堡骏教授,吉林大学...
2016年5月27日,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出版社主办,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承办的浙江大学文科高水平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社会科学方法论”丛书发布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南华园举行。
现代科学的普遍性是一种生成的结果。它是实验室的标准化、思维方式的标准化与体制安排的标准化、西方科学与非西方知识,聚集在全球化这一历史机遇中生成的。因此,普遍性不是"方法论过滤"造成的既成事实,也不是西方霸权的阴谋,而是人类与物质世界在特定的全球化情境中相聚所造就的历史与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哲学研究队伍基本上由三部分人组成:科技哲学工作者、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科学技术领导干部。这种“三结合”,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建立以来一直倡导的,也确曾为我国科技哲学研究与科技实践的密切联系奠定了制度基础。像周培源、钱三强、华罗庚、关肇直、吴文俊等一大批著名的老一辈科学家,都曾积极参与我国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这批老科学家相继退去,“结合”的风光似已不再...
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角度看,科学是源于实验室的地方性知识。科学知识就是福柯意义上具有塑造场景作用的权力关系。科学传播本质上是实验室的权力关系对整个社会的标准化重构,同时又是社会对科学知识与权力关系的“去标准化”反向重构。科学传播具有政治学维度。
马克思对于科学实践及其后果的关心是尽人皆知的。当然,马克思对于科学及其进步的关心,是出于为了社会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向来都把科学的进步视为社会经济作为最大推动力的结果。科学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火车头。很明显,科学和数学不是永恒的、普遍的柏拉图王国中的“超验之物”,不是凭借某种方法就能发现的。它们既不是“纯粹”精神活动的产物,也不是“天才人物”凭空捏造的。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认知方式都来源于...
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基金资助,作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文库”系列图书之一,由邢冬梅教授著的《实践的科学与客观回归》,2008年5月由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当在哪种存在者身上破解存在的意义?"他找到了这种存在者,这就是他称之为"此在"的人,理由是: "除了其它的存在的可能性外,(此在)还是能够发间存在的存在者"。海德格尔对"此在"作了详尽的生存论分析。海德格尔以哲学史上的"存在"论为出发点,作了对"此在"的人学分析。但早于他的马克思创造了实践论的科学世界观。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旧的哲学从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