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科学总论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科学总论 探测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288 秒)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下简称实验室)获准成立于2002年,2007年通过教育部建设验收,2009年、2015年连续获得优良的教育部评估结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三个第一”: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18年实验室实施改革,相对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独立运行,有序、高效、健康发展,服务国际一流学术和学科发展、新时代国家急需、创新驱动、国民经济主战场、“一带一路...
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定位为:以认识地球、减轻地质灾害、探查与开发地下资源为目的,大力发展我国的地球探测技术,研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探测仪器装备。实验室目标是:以国家和教育部的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标准,建成在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实验室,为人类认识地球、防震减灾以及解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涉及的资源与...
南京大学大地探测与感知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18年11月,前身是南京大学地球物理和动力学研究所。
类地行星核处于行星内部的最深处,是深空探测领域最为神秘的区域;同时也是类地行星能量的策源地,不仅蕴含着类地行星早期演化的重要线索,也可以通过液态铁合金的对流产生磁场,对行星表面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Stevenson, 2001; Stevenson, 2008)。
火星地震事件主要包括低频事件 (low-frequency event)和高频事件 (high-frequency event)。其中低频事件的震源主要分布于火星地幔内,包含穿透火星地幔的震相(图1),对于约束火星上地幔结构有重要意义。
全球海底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海山,因而板块俯冲过程必然伴随大量的海山俯冲。海山俯冲对断层滑移模式的影响,尤其与俯冲带大地震是否相关,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海山显著增强了俯冲界面的几何不规则性、力学强度的不均一性,在黏-滑(stick-slip)断层模型中海山会起到“凹凸体”(asperity)或“障碍体”(barrier)的作用,导致俯冲板片与上覆板片之间强耦合,从而诱发俯冲带大型...
本文基于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计划的地震数据,使用Rayleigh波程函方程成像方法,计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剪切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模型,并基于得到的模型,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变形的新认识。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干旱和高温天气发生频率呈显著增加趋势,土体龟裂问题越来越突出,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掌握土体龟裂的发育规律及机理,对防治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岩土和地质工程问题、保护地质环境和分析土体的灾变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木星的卫星木卫二被认为是太阳系最有可能孕育外星生命的星球之一,其冰壳之下潜藏着一个巨大的海洋。此前,探测器已经观测到木卫二上存在羽流的间接证据。现在,美国科学家刊文称,他们首次直接探测到了一个此类羽流喷出的水蒸气。
“深海、深地、深空”探测为地球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地球科学开始迎接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高潮。中国将于2020年实施火星探测计划,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并对局部地区开展巡视探测。行星地学研究,包括风沙地貌学,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基于风沙地貌学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将发展历史划分为只关注风沙地貌本身的经典研究、关注地球系统的现代研究和关注地外星球的未来研究3个阶段,总结了各阶...
依据宇宙射线μ子穿过高密度体物质时能量损失比穿过低密度体物质时的大的物理特性,推导电离损失、韧致辐射、电子偶衍生以及核相互作用的能损数学表达式,运用Geant4软件分别模拟μ子探测充填空气和水的溶洞穿透过程,记录其能量,构建μ子入射与出射能损成像,并与其散射成像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μ子能损成像有效解决了μ子散射对相近原子序数的元素组成物质分辨率低的问题,有望利用μ子低能损成像实现对充气和水等...
大约30年前,“伽利略”号探测器在前往木星的旅途中曾飞越地球,这促使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提出了一项新奇的实验:在太空中寻找地球上的生命迹象。该探测器随后发现了高浓度的甲烷和氧气,这表明地球表面发生了光合作用。现在,天文学家又一次重复了这项实验——这一次是一架在2017年晚些时候绕经地球飞往一颗小行星的探测器。该探测器还发现,地球上充满了生命,但也有一个令人不安的推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含量要远远...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并于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的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再次助力天宫一号与“神舟”号系列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为天宫一号、神舟十号和三名航天员为期15天的在轨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和准确、可靠的空间环境准实时数据。借助该系统,天宫一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载人航天轨道16个方向高能电子、...
2013年5月13日21时左右,我国科学家再次成功进行高空科学探测试验。本次试验利用高空探空火箭,通过朗缪尔探针、高能粒子探测器、磁强计和钡粉释放实验装置等多种科学探测有效载荷,对电离层、近地空间的高能粒子和磁场强度与结构进行了原位探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