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土地利用相关记录283条 . 查询时间(0.147 秒)
磷是植物和土壤生物发育的第二大必需营养元素,但其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通常较低,各类陆生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磷限制的现象。土壤微生物通过产生磷酸酶等参与土壤磷循环,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土地利用变化可通过改变植被覆盖和其他相关属性进而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相关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也是全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全球气...
磷是植物和土壤生物发育的第二大必需营养元素,仅次于氮。土壤中存在多种化学形态的磷,不同形态磷的生物有效性不同,其循环过程也存在差异。土壤磷对植物和土壤生物的有效性取决于土壤磷组成,土地利用变化可通过改变植被覆盖和其他相关属性进而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土壤磷形态和分布具有显著影响。青藏高原是全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在环境和植被覆盖变化方面具...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土地综合整治学术研讨会将于2022年5月20-2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承办。组委会热烈欢迎土地利用工程科技、教学与管理等人员参加本届学术研讨会,并敬请通知相关人员积极参会。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懿梅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and-use patterns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microplastics in typical agricultural areas o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是过去研究主要涉及土地利用单向变化。然而,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农田和草地利用之间经常发生转换,这种双向频繁变化究竟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潘贤章研究员课题组2017年在该区域采集了36对农田和草地土壤样品,进行了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同时对区域土地利用历史进行了遥感解译。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苏芳龙在研究员鲁显楷的指导下,在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了两类典型的南亚森林生态系统,即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林龄>400年)和马尾松针叶林(人工林,原始林皆伐后进行马尾松再造林形成,林龄约80年),以土壤有机碳物理化学保护为切入点,探讨了两类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固存机制。研究发现,原始林比人工林具有更大的土壤碳库。大团聚体(直径>250 μm)或重组...
开展土地利用多样化与聚集度的分析对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指向及其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土地利用多样化、土地聚集度、土地利用程度等指数,对西藏南部的隆子县及各乡镇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多样化及其聚集度分析。结果表明:(1)隆子镇土地利用多样化最低但其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准巴乡土地利用多样化最高;(2)玉麦乡的土地利用聚集度最高,雪萨乡次之;准巴乡的土地利用聚集度最低。耕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在隆子镇聚集度...
许多研究发现有机管理可以改善农田土壤质量,但是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都存在此结论尚未明确。为探究有机管理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一个多土地利用方式的有机管理农场及其附近常规管理农田进行土壤质量调查,对比不同管理措施及大棚菜地、果园、露天菜地、农田边界、稻田田埂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质量的差异,并对不同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动物数量共计20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
【目的】 土壤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中CO2的吸附固定有重要影响。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碳 (SIC) 含量沿土壤剖面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其在土壤中的循环转化,有助于准确预测土壤碳储量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和碳减排的效果。 【方法】 搜集、提取1990—2018年我国已发表的涉及撂荒地、灌木地、草地、林地和农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100 cm不同土壤剖面深度土壤...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贡献了诸多生态服务功能,包括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和水分调节、养分循环与碳封存等,这种服务功能从根本上取决于地上植物群落、地下土壤微生物的多功能性发挥程度。因此,对地下土壤微生物过程的深入认知,将有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然而,对干旱热带环境下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土壤生物响应尚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组来自南苏丹的博士研究生Meta Francis Justine在博士生导师潘开文研究员的指导下,测定了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九寨沟县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天然林、人工林、灌丛、草地)下的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计算了土壤有机碳和氮固存潜力。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储量与土地利用的年限显著相关,与海拔不存在相关性,土地利用类型仅与有机碳储量显著相关,表明土地...
为了解大庆地区土地利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对草甸、杨树林、农田三类典型样地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类样地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三类样地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水率变异系数( CV)波动区间为 12.16%~45.12%,呈中等变异性,pH值、表层土壤温度、容重变异系数波动在 1.31%~ 10.05%之间,呈弱变异性;球面模型对土壤...
【目的】研究苏南地区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桃园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旨在为苏南地区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壤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于2017年麦季 (5月) 和稻季 (7月) 采集研究区稻麦轮作田及由其改为桃园的土壤样品,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96微孔酶标板荧光分析法测定土壤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测定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基因丰度。【结果】当土地利用方式由稻麦轮作田转变为桃...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而由微生物驱动的有机碳分解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其分泌的胞外酶参与土壤的碳循环。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变,这些都会导致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分泌的胞外酶活性。然而土壤碳循环相关酶活性对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是什么,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