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 微胶囊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169 秒)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SSOS为壁材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其工艺上更为简单,包封效果也更为理想,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作为微胶囊化的壁材,将芯材与SSOS的糊液进行搅拌乳化,然后加入凝聚剂和交联剂,使SSOS沉积并固化于芯材形成表面微胶囊,与传统的凝聚法相比,SSOS可自发地沉积在油水界面,且不需外加乳化剂,不但克服了传统的凝聚法容易发生壁材聚合物主体凝聚的缺点,得到更高的包封率,而且避免了乳化剂残留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水合盐基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相变材料,其中微胶囊壁材为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材料,芯材为无机水合盐相变材料(如Na2SO4·10H2O,CaCl2·6H2O,Na2HPO4·12H2O,Na2CO3·10H2O等)。聚合物壁材可以保护内部的相变材料不受污染并防止其泄漏流失。本发明采用乳液分散聚合技术,将亲水性无机盐芯材在有机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天然微管包封的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一种无机非金属包壳高温相变储热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阻燃微胶囊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液晶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微胶囊是利用成膜物质包覆芯材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微小容器,它将芯材物质与外界隔离,起到保护、控制释放、提高稳定性、屏蔽气味及降低毒害等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胶黏剂、涂料、染料、感光材料、相变材料等行业。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树脂及其复合材料中得到了应用,已成为高性能材料研究的新方向。本成果通过微胶囊技术将有机硅引入环氧树脂体系,提高环氧树脂体系的储存稳定性并实现增韧改性。
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喻学锋研究员团队成功开发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长效抗微生物涂料,通过了国内外多家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该涂料对病毒和细菌均展现出显著杀灭效果,且有效防护时间可长达半年之久,可广泛应用于日常物体表面消毒、空气过滤、水体净化、冷链运输等工作和生活领域。当前广泛使用的抗微生物材料通常包括醇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金属盐、过氧化物类等,它们能够实现常见微生...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筹)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喻学锋研究员团队成功开发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长效抗微生物涂料,通过了国内外多家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该涂料对多种病毒和细菌均展现出显著杀灭效果,且有效防护时间可长达半年之久,可广泛应用于日常物体表面消毒、空气过滤、水体净化、冷链运输等工作和生活领域。
介绍了相变材料、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重点分析目前国内外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在织物上整理 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相变微胶囊应用在蓄热调温织物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途径、发展趋势及应用 前景.
手征向列相(N*)液晶能够选择性反射入射光,但其反射波宽一般小于150 nm。利用负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相液晶SLC10V513-200与手性化合物R1011、CB15配制出5种N*液晶,其反射波长能够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界面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8.0 μm的5种N*液晶聚脲微胶囊之后,将相同质量的5种微胶囊混入OP-10与IPDI中制备出微胶囊的凝胶。对80.0...
通过W/O/W型复相乳液法合成制备多元氮丙啶(XAMA--7)/聚酯交联控制型微胶囊, 对合成过程及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 溶剂蒸发速率太高会导致微胶囊表面皱缩和多孔, 溶剂在2小时蒸发完全时得到的微胶囊表面硬化速率均匀; 低表面自由能的聚酯对形成微胶囊有利, 其值为34.5 mJ/m2时可以制得完整包覆的微胶囊; 胶体稳定剂用量为2.5%时可以得到具有中空结构的规整球形微胶囊; ...
以尿素和甲醛为壁材,油性蓝和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分散在四氯乙烯中作为囊芯,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电泳微胶囊. 研究了脲醛预聚体制备条件对微胶囊形成和产品形态的影响,并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优化的制备条件,即脲:甲醛为1:1.75(摩尔比),反应温度75℃,pH值8.5,反应时间1 h. 在最优化条件下制备出的电泳微胶囊内外表面光滑,囊壁透明,分散性好且形态完整.
采用油相分离的方法对水溶性亚硝酸钠进行微胶囊化,然后利用锐孔—凝固浴的方法以海藻酸钙作为囊壁进行再包封制备亚硝酸钠微胶囊.测试了亚硝酸钠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并使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法对亚硝酸钠微胶囊缓蚀剂性能进行了评价.
介绍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合评述了微胶囊 的制备技术,控释原理,及药物在微胶囊中的释放机理,并对该技术在缓蚀剂研究开发中的 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