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文学 文艺学相关记录190条 . 查询时间(0.078 秒)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朱自清     文艺学       2007/12/21
朱自清(1989—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海州。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0年秋,创办《诗刊》。1925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由胡适、俞平伯推荐,朱自清到北京清华任教;后任中国文学系第二任系主任。1931年到欧洲休假游学。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
对神话传说的关注与研究,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这反映了一种共同的文化思潮:人们普遍希望能够从古人的精神遗存中,寻找认识文明社会种种问题的钥匙。而人类学派的进化论世界观和“以今证古”的学术原则与方法,正好适应了人们的这一精神期望。于是,神话研究领域中的人类学派取代语言学派在欧洲崛起,而且很快便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也是我国近代民族学、人类学的先驱。他于1926年冬发表的《说民族学》一文,是我国现代民族学的奠基之作。[1] 1927年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并由大学院筹办中央研究院,1928年后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下分法制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四个组,他又兼任民族学组的组长。民族学组承担了下列课题:(1)广西...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流派问题     文艺学       2007/12/20
(1)引 言 在回顾和梳理已经逝去的20世纪百年民间文学学术史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发展史上有没有出现过流派或学派?如存在着和存在过流派或学派的话,都是些什么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和主要观点是什么?什么时候形成的,后来的发展状况怎样?等等。 ...
刘魁立,1934年9月出生,男,汉族,黑龙江人,中共党员,1961年莫斯科大学研究生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副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中日韩)会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民间文学学术委员会顾问。学术专长为民间文学、民俗学。 ...
新时期民间文艺学(4)     文艺学       2007/12/17
(3)《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根据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研会共同签署的文民字(84)第808号文件《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而开展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工作于1987年基本结束,同年三套集成的编纂工作便陆续开始...
20世纪的俄罗斯文艺学(一)     俄罗斯  文艺学       2007/12/14
和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一样,20世纪的俄罗斯文艺学也呈现出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共生的局面,多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此起彼伏,时隐时现,相互竞争、穿插或渗透,组合成一块极富变化的文学魔方。我们在这里挑出其中几个相对完整且最富特色的板块,加以简单的评介,以期给出一幅关于20世纪俄罗斯文艺学的窥斑见豹式的图景。[i] 一,俄国形式主义   翻开任何一部20世纪西方文论史,第一章大多会是“俄国形式主义”,...
陈秋峰、杨国华两同志新译的浜田正秀的《文艺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大概是介绍给我国读者的当代日本这类著作中的第一本吧。日本的文艺理论,过去对我国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鲁迅翻译的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是大家熟知的;本间久雄、小泉八云等人的著作,也流行于一时。但在全国解放以后,对日本现代的文艺理论的介绍却是很少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浜田君的《概论》,确实很高兴。把它介绍给中国读者,不仅有益于中日文化...
2001年伊始,一篇题为《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的长文发表在《文学评论》上,作者是美国当代“文艺学”界的大腕儿希利斯•米勒(J. Hillis Miller))先生。此文既出,中国的文艺学界一片哗然,因为作者借助德里达《明信片》(The Post Card)中的观点,想要说明这样一个事实):随着电子乃至数字文化时代的来临,文学已丧失了它存在的理由;既然文学已寿终正寝,文学...
纵观《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全文,可知陶东风教授对大学文艺学的批评与建设有着独到且富于启发意义的个人见解。然而,不难看出,在批评大学文艺学时,陶东风教授经常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或没有事实根据就随意断论,或未作具体分析便批评指责,或为了自圆其说而削足适履,或不作逻辑推导而任意发挥,或将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确,几十年来的中国大学文艺学远未尽如人意,故对其进行学科反思不但可以而且极其必需。不过...
我国当代社会正经历着极其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跨入了更加开入、更快发展的新时代。这是一个更宽松地进行新的思维探索,实现文化转型,铸造新的民族精魂的历史时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带来了全部观念的又一次重大革新,其影响正目益渗透到各个领域。然而曾经在改革开放中率先崛起、披荆斩棘的文学领域,则仍处于犹豫徘徊之中,显得十分沉寂。这与党的14大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是不相应的。21世纪已经握手在即...
文艺学学科反思正在逐步展开,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反思一般所采取的视角依然拘泥于文艺学学科自身。换言之,文艺学学科反思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一种内在视角, 而忽视了外在视角的重要性。所谓外在视角,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立场:把学科危机与社会危机、政治转型紧密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具体而言,就是我们应当把文艺学当作一种现代性话语,从现代性反思和批判的角度寻找到一条克服文艺学学科...
本文以大学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切入点,对我国文艺学学科进行了反思。文章指出,受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大学文艺学教科书常常不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提出并讨论文学理论的具体问题,而是先验地假定了问题及其“答案”,把文学艺术理解为具有“普遍规律”、“固有本质”的实体,热衷于生产“普遍有效”的文艺学“绝对真理”。这使得它既丧失了学科的自我反思能力又无法回应日新月异的文艺实践提出的问题。文章提出要历史地理解文学...
1978,就是中国近百年来有数的几个纪念碑式的年份之一,它因为有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倍受历史和它的创造者的青睐,得以矗立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显著位置上。二十年来,我们当代人不断地提到它;而且在它二十周年的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写那么多文章、开那么多会纪念它。但是囿于当代人历史实践的局限,对它的深层意义恐怕远远没有吃透。随着历史的前行,我推测它的地位将会越来...
时逢世纪之交,在信息电器领域展开竞争的美国微软公司和我国凯思软件集团分别将自己的计划命名为"维纳斯"和"女娲"。抛开命名者的初衷不论,这两项计划的实施表明电脑技术正通过家用电器日甚一日地渗入我们的生活,人类的"数字化生存"似乎因此将神话般美妙。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美利莎、CIH等病毒肆虐所造成的灾难,聆听着理论家们所发出的在高科技时代拯救人文精神的呼吁,想起以往恰培克在剧作《洛桑万能机器人》中所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