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新材料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368 秒)
零压缩是一种罕见的力学现象,它能够在静水压力环境下展现出一个或多个轴向尺寸的稳定性。与一维零压缩材料相比,二维零压缩(即零面压缩)材料不仅拥有更高维度的机械稳定性,同时能够在依赖于通量面积的信号传输中得到应用。
食品药品安全性评价的吸附萃取新材料与色谱分析新技术
2022年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离子交换诱导相变方法,制备了具有超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针钒钙石ZnV6O16·8H2O(ZVO)新材料,并将其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期循环稳定性。
腐蚀、防腐以及催化等化学化工过程都涉及金属团簇的研究,团簇已成为了化学和材料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深入理解原子到分子、团簇、纳米结构、再到宏观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演变,将有力地推动化学走向"微观化"、"精准化"和"交叉融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财政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化学所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实验室骆智训研究员课题组研制了多套团簇科学仪器装置,在金属团簇与超原子的高效制备及反应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进...
腐蚀、防腐以及催化等化学化工过程都涉及金属团簇的研究,团簇已成为了化学和材料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深入理解原子到分子、团簇、纳米结构、再到宏观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演变,将有力地推动化学走向"微观化"、"精准化"和"交叉融合"。
朱海鸥,教授。2013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无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4年在深圳大学光学工程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一月进入深圳技术大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工作。朱海鸥博士主要从事二维材料如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等光学、电学、磁学等方面的研究。科研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
锂离子电池近年来在手机、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广泛应用,对其改进和机理的研究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对于正极材料性能的改进(如提高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差)是锂离子电池的最关键的技术挑战之一。目前高容量正极材料是过渡金属氧化物型,其稳定性主要归因于体相结构稳定性和界面化学稳定性,这些正极材料的过渡金属离子都被发现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溶解现象,随后在电解液中迁移,最后沉积在负极,这会引起电池容...
在过去十年中,美国和中国政府相继开展了材料基因组计划(美国)和国家材料基因工程重点专项(中国)。材料基因组计划和工程借鉴生命基因计划成功经验,利用高通量的理论计算和实验及数据库的相融合加速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因此构建高质量的材料大数据系统,全自动化地智能识别并处理所有的晶体结构,是该领域亟待攻克的科学高地,并对于发现新材料,创新材料设计方法具有重大意义。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的潘锋教授牵头...
2019年9月6日到11日,第15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新型材料及其合成国际大会(15thIUP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vel Materials and their Synthesis)在沈阳工业大学隆重举行。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龚江研究员获得2019年“IUPAC江教授新材料青年奖”,并做了“ControlledCarbonization...
最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蒋高喜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077-1081),通过向联烯分子中引入一个新的反应位点,利用Bronsted酸催化联烯醚反应的特殊区域选择性,实现了该类联烯分子和简单萘酚类底物历经烷基化/环合/脱苄醇/异构化/脱水五步串联反应,高效合成了一类新颖的大p-共轭萘并吡喃化...
最近,潘锋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适当含量的铁掺杂在纳米硅酸钴锂材料中可以获得更加优异的催化性能:其比活性(specific activity,SA)是未掺杂硅酸钴锂的20倍,质量活性(mass activity,MA)是其40倍,转换频率(turnover frequency,TOF)达到140倍,在1MKOH电解液中过电势为0.3V时水分解反应的电流密度达到80mA cm-2,且析氧反应100小时后...
有机半导体材料包括小分子和聚合物材料,小分子半导体材料具有精确的分子结构,但通常存在溶液性差,难以实现大面积可溶液制备;而传统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又往往存在主链结构缺陷和批次间差异大等难问题,影响了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品质和器件性能,严重制约了其宏量合成和大规模器件应用。基于以上难题,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近期合成了一种分子量介于...
李静(1959-),女,硕士,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又在该校获有机合成硕士学位。199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3年晋升教授。讲授过的课程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设计、有机化学选论、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等。主编、参编《中学化学教学技能》、《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教程》等教材。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无溶剂固态有机合成及纳米材料的制备。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