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 新型储能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124 秒)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管理,优化调度运行机制,有助于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作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肖冰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青年拔尖人才A类,美国天普大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后。以第一作者过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如PNAS、Angewandte Chemie、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Physical R...
史乐,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系统中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纳米受限环境下的物质输运机制;基于二维材料的选择性交换膜的设计与制备。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凭借丰富、低廉的钠资源优势有望在新能源电站、交通工具、通信基站等领域实现应用,钠离子电池成为继锂离子电池之后的新型储能器件,是下一代电力储能的重要解决方案。
发展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氢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毛东军介绍,在氢能领域,北京市氢能产业已初步完成从源头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应用的试点探索,基本实现了氢能产业“从1到10”的突破;在新型储能领域,北京市则在研发创新、产品集成、市场推广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近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等。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表示,下一步,将积极鼓励技术创新,结合新型储能发展特点,针对性开展工作,着力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3年能源发展亮眼“成绩单”。
“当前,新型储能仍处于技术快速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初期阶段,成本下降潜力很大,政策机制还有待完善。”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在8月16日举行的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专题研讨会上表示。
记者从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广州市发力新型储能产业,目前全市在建新型储能项目11个、总投资近400亿元(人民币,下同),达产后产值可超千亿元。
新型储能因为具有布局灵活、响应迅速、建设周期短等优势,正在受到日益提升的关注和认可,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
记者近日采访调研时了解到,当前我国新型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规模化应用趋势逐渐显现,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相关产业链加速布局,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已初步显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行业整体还处于发展初期,在安全性、技术创新、市场机制、收益模式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亟须多措并举疏解堵点。
由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主办的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近日在京举行。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新型储能作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装备,正在步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约870万千瓦。
近日,由中国电建所属华东院总承包的浙江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新型储能项目——新昌高新园区储能电站并网成功。该项目对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作用显著,可为浙江电网率先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贡献力量。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迎来政策利好。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起草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4月2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