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气候学 影响研究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773 秒)
气候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支撑要素,为地球上的生物构筑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据预测,随着全球平均气温和降水的持续变化,非洲地区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会改变许多具有较高灭绝风险植物原始栖息地的环境,从而使其地理分布范围发生变化。非洲特有植物类群由于其生物复杂性低,适应范围窄,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地理分布变化。此外,人为因素也会对物种的分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物种资源,有...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加剧,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气候变暖模式会以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生存和繁衍。锦鸡儿属灌木,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其种群自然更新和扩张的潜力,及其维持沙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的能力均主要取决于其种子的发育、传播和建植等。因此探究固沙灌木种子繁殖对季节非对称性增温的敏感性及响应格局,对理解其应对未来气候变暖的适应机制...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加剧,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气候变暖模式会以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生存和繁衍。锦鸡儿属灌木,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其种群自然更新和扩张的潜力,及其维持沙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的能力均主要取决于其种子的发育、传播和建植等。因此探究固沙灌木种子繁殖对季节非对称性增温的敏感性及响应格局,对理解其应对未来气候变暖的适应机制...
2023年7月7日,中科院海洋所海洋数值模拟和气候预测课题组在热带气旋引起的淡水通量强迫对上层海洋的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2023年7月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cean Modelling上。
2020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遭遇重大洪涝灾害,总降雨量达759.2mm,为1961年以来最多。以往研究中,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往往与超强东太平洋型厄尔尼诺事件有关。然而,2020年前冬热带太平洋只表现为弱的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周连童研究员团队从北印度洋(NIO)和热带北大西洋(NTA)海温出发,研究了两大洋海温异常对2020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的影响和机...
作为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关键区域,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高原及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高原气候的变化规律,评估与预测未来变化趋势,服务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成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青藏高原被称作“亚洲水塔”和“第三极”,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高原湖群是“水塔”水循环的重要组成,连接水圈、大气圈、冰冻圈等重要圈层。在高原内陆区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内流区湖泊出现大规模急剧扩张,对水文过程和当地人居环境造成显著影响。遥感是目前大范围湖泊水文变化监测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不同卫星传感器服役时段长短不一、空间覆盖及精度限制等问题,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的不同研究结果存在时空代表性有限...
近日,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大气所”)在“气溶胶气候效应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为增强在气溶胶气候效应与东亚季风相互作用相关领域的认识和开展相关定性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中部干旱区经历了复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LCC),尤其是咸海地区的大规模水土开发、阿姆河与锡尔河被大量抽取用于灌溉,使得咸海水体大幅萎缩,暴露出大面积的裸地或盐土;多余的灌溉用水排放到低地形成新的小块水体;苏联解体后大量耕地弃耕后续又逐步复耕等人类活动不仅改变了区域地表物理参数和植被生理生态参数,也影响了地表能量平衡、陆气间水汽和动量传输,从而对区域气候产生深刻...
近日,《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丛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的出版是冰冻圈科学向深入发展、向成熟迈进的实证,也是中国冰冻圈科学研究进入国际前沿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中国冰冻圈科学开始迈入了系统化研究阶段。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地表过程与生态系统管理项目组罗鹏研究员、李婷等人收集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过去40年(1975-2017)来植物群落调查资料,选择其中代表了典型大熊猫栖息地特征、排除人为活动干扰的样方进行了重访调查,基于保护区实地气象数据重构近几十年来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分析了40年来大熊猫适宜栖息地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目的是回答:1)气候变化是否对...
2019年10月28-2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关键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的影响研究”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2019年度项目年会。
风电是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随着风能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大规模风电场的部署及运行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通过调研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了风电场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方面风机的架设改变了原有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高度,加强了下垫面对湍流的阻挡作用,直接影响边界层湍流运动,改变原有陆地表面和近地层大气之间的物质能量和水分交换的强弱程度和模式,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另一方面由于风力涡轮机将一...
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的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的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的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的趋势。以上4种动物的绝鸣期均显著提前,间隔期均明显缩短。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利用国家气象台站资料、大气环流资料及水文资料,针对天山气候变化区域的差异性及其对不同冰川覆盖率流域的径流和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天山气温和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1960年至2016年,天山东部升温幅度最大而降水增加幅度最小,博尔塔拉山谷区降水增加趋势最显著,而中部降水增加趋势最小。天山山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