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植被相关记录61条 . 查询时间(0.126 秒)
干旱是造成植被死亡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在未来气候变化下干旱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更高的森林死亡。目前的植被-干旱耦合研究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植被响应干旱的最佳时间尺度(反映植被对干旱敏感性的一个关键指标),要么考虑了干旱时间尺度但忽略了干旱尺度的时间演变趋势,或考虑了植被-干旱敏感性的时间演变趋势而未能考虑干旱时间尺度的影响。在考虑到过去三十年植被对干旱的最佳响应时间后,植被对...
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使得西南地区成为全球植被变绿的热点区。该区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等显著增加。然而,喀斯特地区岩溶发育强烈、土层浅薄、持水能力弱,形成了有别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岩溶干旱,制约了植被的可持续性恢复。目前,关于植被恢复潜力的研究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引起径流量减少和土壤干层。在喀斯特地区,前期研究评估了植被恢复工程的有效性,并识...
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使得西南地区成为全球植被变绿的热点区,该区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等显著增加。然而,喀斯特地区岩溶发育强烈,土层浅薄,持水能力弱,形成了有别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岩溶干旱,严重制约了植被的可持续性恢复。目前关于植被恢复潜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引起径流量减少和土壤干层。在喀斯特地区,团队前期评估了植被恢复工程的有效性,...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物候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热平衡过程。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寒冷干旱的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是受温度还是水分主导存在争议。青藏高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沼泽相对充裕的水分条件为进一步揭示上述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明确青藏高原沼泽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可为预测区域碳循环、揭示植被与气候变化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
在末次冰消期(距今约1.9-1.1万年),东亚季风区的植被和气候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变化:在轨道尺度长期变暖趋势上,陆地生态环境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进一步奠定了东亚季风区现今的气候环境格局;同时,出现了多次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导致植被和气候在短短几百年内急剧变化。
在末次冰消期(距今约1.9-1.1万年),东亚季风区的植被和气候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变化:在轨道尺度长期变暖趋势上,陆地生态环境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进一步奠定了东亚季风区现今的气候环境格局;同时,出现了多次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导致植被和气候在短短几百年内急剧变化。
全新世作为典型间冰期,总体上表现为一个气候相对温暖稳定的时期,却不断被一系列快速(或极端)气候变化事件打断,威胁人类生存环境。1997年,Bond等在冰筏碎屑物中鉴定出北大西洋8次典型偏冷事件。8次典型偏冷事件(发生时间从老至新分别是11.1、10.3、9.4、8.1、5.9、4.2、2.8和1.4 ka BP),加上后来被证实的7.2 ka和小冰期(LIA),全新世累计至少发生了10次快速气候变...
全新世作为典型间冰期,总体上表现为一个气候相对温暖稳定的时期,却不断被一系列快速(或极端)气候变化事件打断,威胁人类生存环境。1997年,Bond等在冰筏碎屑物中鉴定出北大西洋8次典型偏冷事件。8次典型偏冷事件(发生时间从老至新分别是11.1、10.3、9.4、8.1、5.9、4.2、2.8和1.4 ka BP),加上后来被证实的7.2 ka和小冰期(LIA),全新世累计至少发生了10次快速气候变...
全新世作为典型间冰期,总体上表现为一个气候相对温暖稳定的时期,但却不断被一系列快速(或极端)气候变化事件打断,威胁人类生存环境。早在1997年,Bond等人从冰筏碎屑物中鉴定出了北大西洋8次著名的典型偏冷事件,发生时间从老至新分别是11.1, 10.3, 9.4, 8.1, 5.9, 4.2, 2.8和1.4 ka BP,加上后来被证实的7.2 ka和小冰期(LIA),全新世累计至少发生了10次快...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经历了快速变暖,同时伴有降水增加。预计到21世纪末,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将增加2.8-4.9摄氏度,年降水量将增加15%-21%。在这种暖湿化背景下,导致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究竟是增温还是增雨,仍存在争议。以往的增温实验较少关注降水变化的影响,且单纯的增温结果也不同。结合温度与降水变化的双因素控制实验案例较少,且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结果也存在差异。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植被指数显著增大,包括中国在内,植被有明显“变绿”的趋势。然而,目前基于遥感数据对植被覆盖变化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争议。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特征多样,植被类型丰富,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植被变化的原因更加复杂,迫切需要对中国不同气候区植被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为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马柱国研究员团队的李卓忆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植被指数显著增大,包括中国在内,植被有明显“变绿”的趋势。然而,目前基于遥感数据对植被覆盖变化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争议。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特征多样,植被类型丰富,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植被变化的原因更加复杂,迫切需要对中国不同气候区植被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为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全新世作为与人类文明演化紧密联系的一个典型间冰期,其气候长期演化趋势及其动力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厘清全新世气候不同时间尺度气候演化机理对理解过去和预估未来气候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在地质记录相对较丰富的东亚区域,降水记录重建及其机理解释仍存在较大不足和分歧。比如,东亚区域全新世降水峰值是在早全新世还是中全新世,或者是其他时段,其长期演化趋势动力机制等这些关键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黄土高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重点关注区域。为改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况,治理水土流失,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该工程实施二十多年以来,大量坡耕地被转化为草地和林地,区域植被覆盖水平明显提高,入黄泥沙大幅降低。植被建设可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反照率等对黄土高原水文气候...
热带有着当今世界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植物化石对于了解热带森林的起源演化,起着关键作用。由于植被盖面积大、淋溶作用强,加上古植物学研究发展较晚,这里发现和报道的新生代植物化石较少,在古热带的核心地区——中南半岛的研究也几近空白,基础资料的不完善使得我们对这里新生代植物的基本面貌还缺乏空间和时间上的全面了解。此外,“东亚植物区系来源于何处?”,也是备受植物地理学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